经过4年休养生息的A股市场,终于在2006年元月启动了自己的价值回归之旅。正当投资者为这季迟来的春天而雀跃不已的时候,一股IPO暗流将行情扼杀在半路。
6月7日,从中国证监会发审委传来消息,已登陆香港联交所的中国银行将加速登陆A股市场的步伐,6月9日发审委将审核中国银行A股IPO申请。业内人士预测,中行此次IPO有可能增发多达100亿股A股,按其H股最新3.575港元的报价及A股发行价高于H股的惯例,至少将吸纳300亿元以上资金。
在中行的后面,工行、中石油等超级大盘股也正虎视眈眈,脆弱的股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加息声中
周边股市熊影隐现
昨日,深沪股市突然下挫,股指跌幅超过5%,为近两年所罕见。在这次下跌过程中,市场人士的看法惊人一致,纷纷将预期调到1300甚至1200点。证券资深人士张红记告诉记者,对于此番下跌,很多机构投资者都有一定心理准备。周一的时候,中金公司公布了一份投资报告,报告中对A股市场走势开始持保留态度。
报告中称,随着股改进入尾声和股市融资功能的恢复,股市上涨中来自基本面的支持正在减弱,除非未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能不断超过市场预期,否则大盘将很难延续前期普涨的局面。
张红记表示,由于中金公司曾在2001年大胆地提出“千点论”并被随后的市场所引证,因此各方机构不得不对中金公司的报告予以足够重视。
与此同时,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也发表了看空股市的报告。该投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认为,由于资金大量涌入热门概念基金(如商品、中国及印度基金),在抬高新兴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同时,也使全球资金出现短缺。他预计,未来两年内利率将处于高企状态,全球将由此进入持续性的熊市。
各地区股市近一个月来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种看法。5月9日至6月7日期间,香港恒生指数已从17300点回落至15000点;道琼斯工业指数同期由11659点,下跌至11000点;日经指数从17000点,下跌至15000点;巴黎商业指数从5300点,下跌至4800点。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A股市场似乎很难独善其身。
笼中虎
股改锁定股
“如果说周边股市下跌是外忧的话,那么股改锁定股即将出笼则是困扰A股市场的内因。”张红记告诉记者,时下市场上已有1000家左右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的法人股、国家股在支付股改对价后,在法律上已经成为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交易的证券。只是受当时锁定期承诺限制,不能立即上市流通。
现在,股改一周年已过,这些被锁定的法人股、国家股将陆续流入到市场,其总规模几十倍于中行A股融资。据张红记估算,这部分未上市流通股份总市值与现有的A股流通市值大致持平。这意味着,市场需要增加一倍的资金量才能承受住它们的冲击。
不过张红记认为,实际情况不见得会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他分析:“市场中有1/3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改支付对价后,面临控制权降低的威胁。对于它们而言不是如何减持股份套利,而是怎样通过增持股票来稳固地位,所以这1/3可以忽略不计。”
“剩下的2/3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减持一部分而不影响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可减持的比例约在总股本的20%至30%之间。”张红记计算,最终真正能够流入市场的股份只有现总流通市值的20%。当然,这其中不包括像中国石化这样股权结构极不平衡的超级大盘股,以及为套现而交出控制权的上市公司。
“事实上,我更倾向于把后者当做天生的庄股。试想从前的庄家要收集一家上市公司的50%筹码,要费多少时间与精力,而现在只要锁定期一过,它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一只控盘庄股了。”张红记笑称。
投机过度引发终极风险
炒作权证成为了勇敢者的标志,股民间炫耀的言语已经演变为:“昨天我炒权证又赚了1000多块。”本来并不很多的收益,但是由于是炒作权证所得,便无形中加入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权证的炒作已经完全背离了价值基础,权证的投机一波压过一波。
先是宝钢权证上市就直封涨停,投资者瞠目结舌,1.263元的开盘价远高于其理论价值0.68元,但正是这个高价,却成为了权证投机的起点。短短的3天时间,宝钢权证的价格上涨到2元以上,达到了其理论价值的3倍。管理层为了抑制权证的过度投机,出台了创设权证的制度。可谁知此政策一出,业界一片哗然,以权证属于股改的一部分为由,强烈抵制创设权证,终于使权证的创设制度没能全面铺开。
虽然宝钢权证的极度投机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不满
,但是投机者的嗜血冲动却没有因此受到遏制。后来上市的万华权证,随着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扬,认股权证与认沽权证价格同时飞涨,这时的投机气氛更加嚣张。再后来市场对权证的炒作全不考虑价值因素,形同废纸的茅台认沽权证被爆炒到4元以上,该权证首日上市更是出现了900%以上的涨幅,令投资者惊诧不已。
权证越炒越不讲理,ST板块看着眼红,“同样都是废纸,为什么权证价格4元,可是很多ST类股票的股价仅仅1元以上!”
于是,投资者开始疯抢ST类股票,很多品种出现了连续涨停的走势,投资者已经完全不知道风险为何物,投机进入癫狂阶段,风险不约而至已是必然。
IPO“谋杀”股市
虽然市场的风险来自于早前的过度投机,但市场仍旧愿意将股市的下跌归罪于新股发行。
业内人士认为,新老划断后的首只新股中工国际发行并没有引发股指数的下跌,于是管理层开始加重筹码,试图发行大盘股中国银行,如果再次成功,后面还有中石油。
随着解决股权分置改革接近完成,上市公司的圈钱本性又开始显露。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我国上市公司仍然把股市当做免费提款机,可以从股市轻松圈来的钱却不用支付利息,甚至连本金也不用归还。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的圈钱恶行却成了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不停的配股、增发、可转债,难怪有投资者表示,亏损股最好,因为亏损股不会圈钱。
毫无疑问,中国银行回归A股是引发大盘下跌的直接导火索。中信建投的证券分析师孙鹏认为:“事实上,中国银行的发行本身并不会对市场产生足够的压力,可是对于已经摇摇欲坠的股指来说,中国银行的发行恰恰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众多机构投资者纷纷离场,储备资金认购新股。技术上,由于图形走坏,引发出技术性抛盘,最终形成多杀多的走势。”
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表示,1997年管理层13道金牌没能打压住股市,最终300亿新股发行才遏制住疯牛的脚步。如今中行回归已基本落定,工行发股计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新一轮大调整是否就此到来,值得警醒。
商报记者 张景宇 周科竞/文
王晓莹/图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