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暴涨的红5月里,定向增发备受市场追捧,成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但随着市场大幅调整,这个“香饽饽”又开始成为让人担心的“烫手山芋”了。趁着红5月的大好形势纷纷推出定向增发方案的上市
公司,现在却不得不每天为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走势担惊受怕,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定向增发的成功与否。 而很不幸的是,截至昨日收盘,已有近十家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跌破或逼近定向增发的价格。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8日至昨日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沪深两市一共有52家上市公司启动增发,除G承钒钛和G宝胜采用公开发行外,其余50家上市公司均采用了定向增发的方式,增发价格区间也大多采用了董事会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算术平均数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而其中,G厦钨、G老窖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已跌破增发价格区间下限或者跌破了增发价格。
“肯定会有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不能完成,尤其是那些募集资金投向项目效益一般,并且主要将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港澳资讯分析师田文斌表示。
田文斌认为,前期公布定向增发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累计涨幅已经很高,股价存在很大的调整风险,而这些公司恰恰是在股价处于高位的时候公布增发方案,增发价格自然较高,而一旦股价出现深幅调整,这些公司的增发方案就存在无法实施的风险。事实上,市场近日来的大幅下跌已经宣告调整开始,这些公司的增发方案令人担忧。
G老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G老窖6月6日发布公告,宣布将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股票,定向增发将优先向经销商倾斜,价格为12.22元/股。但G老窖复牌后,股价却从12.22元猛然下挫,昨日收盘仅为11.83元。而更让投资者担心的是,从去年到现在,G老窖已经累计了近300%的涨幅,一旦股价开始调整,调整空间有可能会相当大,而这必将会使公司定向增发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田文斌指出,从G老窖的案例可以看出,对于那些定向增发价格较高,前期涨幅过大的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前景,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股票来实现投资目的,况且这样做还没有锁定期的约束。从这个角度看,预计这些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将难以获得机构的青睐。因此,对于这些公司而言,除非修改增发预案,否则,其定向增发就真得成了自己手中的“烫手山芋”了。
股价已跌破增发价格下限的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心。“我们正在和机构不断沟通,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但从目前沟通情况来看,的确比较难。”他表示,“不过,我们公司的前景是长期看好的,如果实在不行,我们会适当地推迟增发的时间。”
G中金证券事务代表黄建民则表示,对未来的情况他无法做出评论,但公司定向增发的各项步骤仍在进行中,会按照程序一步步完成。
某投行人士指出,让这些上市公司陷入定向增发困境的是,这些公司定向增发的价格往往是以董事会公告日开始测算,而不同于公开发行时以招股说明书公布日开始测算,因而具有相当的时间风险。因为从董事会公告日到定向增发完成,还要经过股东大会等一系列程序,时间会比较长,而股价往往会在这段时间内会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会形成价格倒挂。而在红5月公布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由于当时公司股价处于高位,就更容易形成价格倒挂的现象,这正是他们定向增发的致命缺陷。
“这也正好提醒了所有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并不是圈钱的好机会,并不是有个高价格就可以卖出去的,还是要综合考虑到市场风险等多种因素,制定一个真正合适自己的增发方案。”该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