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行A股将接受发审委的审核,过会应该没有什么悬念。由于中行A股的发行数量与发行价格紧密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在A
股市场上,中行的询价区间将会是多少?到底会以什么样的价格发行?
就在前不久,中行刚刚在香港市场成功地发行了H股。 国际投资者给出中行H股的每股询价区间为2.5-3港元,发行价格最终定格在2.95港元(折合人民币3.04元)。中国银行H股上市首日以高出招股价6.77%的3.15港元开盘,最终报收于3.4港元,较发行价格2.95港元上涨15.25%,其后几天,中行H股的涨幅一度超过20%。香港股市作为一个较成熟的市场,其对中行H股的定价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A股的定价。近日就有国内机构投资者表示,会参考中行H股的定价来进行投标。
在股权分置时代,由于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不能上市流通,A股发行价格高企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创造”了闽东电力以88.69倍市盈率发行的“吉尼斯纪录”,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而且,正是因为存在股权分置的弊端,导致了中石化H股的发行价只有1.60港元(折合人民币1.66元)而其A股的发行价格高过4.20元但却是同股同权这一离奇现象的发生,国内投资者在其中所蒙受的“损失”不言自明。现在的新股IPO是在全流通的背景下,撇开其它的因素,发行价格的日趋合理应该是可期的。
全流通背景下发行价格是否合理得益于定价能力的高低。而对那些既有A股又含有H股的上市公司而言,其中还存在着定价权的问题。如果丧失了定价权,不仅上市公司的股份有被“贱卖”的可能,对大型国企来说,还存在国有资产遭受流失的风险。作为在国内市场这个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一幕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但是这样的例子却真真实实地发生着。与中行H股上市首日只有15.25%的涨幅相比,交通银行H股上市首日大涨30%,其后还有一波不小的涨幅。反过来看,交行H股上市后能有如此的表现,除了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之外,个中是不是有被“贱卖”的嫌疑呢?
与以往那些在股权分置情形下先发行H股然后再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不同,此次中行是以全流通的面貌先发H股后发A股。尽管市场中有不少人士认为中行是以“A+H”的模式发行,但严格说来,笔者以为只能算是“H+A”模式,毕竟先后顺序不同,其中的“+”号也意味深长。而且,考虑到中行H股的定价对A股定价的影响,也许我们在“不自觉”中丧失了A股的定价权。什么时候A股的发行价格最终影响到H股的发行价格,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A+H”,而这也可以看作是股改的成果之一。
毫无疑问,如果含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其H股的定价总是影响到A股的定价,A股市场的定价权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这样的市场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也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A股市场充其量只能被看作是H股的“二板”市场,或者说是H股市场的“超级替补”。倘若真的是这样,那无疑是中国股市的悲哀!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