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的外交进入到一个关键时刻,摩擦可能会频繁发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经济繁荣不会自然带来外交和平总体来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是互补性的,但在中美之间现在出现了很多摩擦,这些摩擦大多集中在贸易以及由贸易引起的汇率问题上。 美国认为他们的巨额贸易逆差是由于中国的出口带来的,认为他们的失业问题是中国产品出口挤掉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岗位,认为他们的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但两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中国不向美国出口廉价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向美国出口廉价产品,而且他们的价格比中国的价格还贵,这样的话,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再看中欧关系。欧洲和中国一直保持了相对比较友善的态度,但是,随后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中欧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超过中美,为什么?因为欧洲不像美国,美国是技术密集型,已经是知识经济,他们有很多产业是靠研发、技术,而欧洲在很大程度上还靠制造业,欧洲的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的30%,美国不到20%。由于他们制造业比重大,和中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而且欧盟新成员不断增多,在这些新成员中,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发展水平要比西欧低,更依靠制造业的出口,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中国会有竞争关系。如果中国产品和他们的产品进行竞争,他们会要求欧盟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与美国劳动力市场相比,欧盟劳动力市场要更僵化,靠国内调整的难度要更大,一旦中国出口引起欧盟失业率增加,他们有可能形成更大的政治阻力。
关于汇率,因为人民币目前还是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欧元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那么调整国际收支的更大负担会落在欧元身上。但欧元升值会损害欧洲的出口竞争力,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弹。现在,中国拥有不少美元资产,随着人民币慢慢和美元脱钩,在中国的资产组合里,会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增加对欧元资产的持有,这也会带来欧元汇率的上升,对欧洲的出口仍然会形成竞争压力。所以,在汇率问题上,欧盟和中国之间也可能会出现潜在的摩擦。
中国和日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两个国家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形成竞争的大概只占20%左右,而且,日本大部分出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出口的是低附加值产品,它们是互补关系。所以中国和日本应该是互补关系,但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阻碍了两国经济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
回顾以上国际关系后,我们会看到,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经济繁荣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外交和平。外交关系反而会在经济崛起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坎坷和摩擦。调整发展战略靠内需外需两条腿走路
面对这种摩擦,我们该怎么办?我觉得可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我们要调整发展战略。我们的发展战略是不平衡的,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过分依靠出口和引进外资,这样的经济增长潜力是要打问号的。因为这样的出口不能持续,不断引进外资风险会很大,同时,也给外部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这势必引起别国的贸易制裁。外部环境压力越大,对中国越不利,所以我们需要调整发展战略,让发展战略更多地依靠两条腿走路,既靠外需又靠内需。这就需要调整贸易战略,不能老出口廉价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应该让产品在价值链上逐渐升级换代,在鼓励出口的同时也鼓励进口。在很大程度上,进口对中国是有利的。
从经济上来说,因为我们很多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比如说粮食,我们并不具备生产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在维持粮食安全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粮食进口,这并不是单纯进口了粮食,还是进口土地和水。中国是土地和水非常稀缺的国家。而且,我们提供一个进口的市场,对中国的外交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随着中国的开放,我们发现,如果有一个开放的庞大市场,对我们改善国际关系有非常大的帮助,一个开放而庞大的国内市场,远胜于一个军团和雄辩的外交官。
调整外资政策也一样,过去引进外资,往往把手段和目的混淆了。为什么要引进外资?我们需要的是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中国并不缺少外汇,因为我们的储蓄非常多,但我们缺外国的技术,所以我们需要调整外资政策,让更先进的技术进来。通过调整外资政策,一方面我们需要外需,这有利于产品出口结构的改善,另一方面,我们更多地依靠内需,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没有内需的发展是不可能持久的。重视多边关系协商
第二,我们要调整外交战略,过去我们把很多精力放在处理双边关系上,双边关系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应该寻找新的平台,寻找多边关系。比如中美之间的汇率问题,如果只靠双边关系来谈汇率问题,就会非常尴尬,因为只靠双边关系容易引起“斗鸡博弈”,好比在一个单行道上,两边突然过来两个赛车手,每个赛车手都希望自己开足马力冲过去,这样别人就是懦夫,自己就是英雄,两个人都这样去想,最终结果是两车撞在一起,这是两败俱伤的博弈。
再回到汇率上,我们看到,在今年5月,美国财政部的报告里没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双边沟通和协调外,就是我们找到了别的途径,比如在七国集团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在G20这样一个由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集团论坛上,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通过这种多边化交流,就能够避免那种两个国家之间的“斗鸡博弈”,还可以避免陷入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陷阱里。
而且,汇率调整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很多东亚国家遇到的是相似的情况,所以通过区域的货币合作,我们可以有一个更好、更大的空间,有一个更好的讨价还价能力来处理汇率问题,因为毕竟调整国际收支的失衡,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各个国家协调行动。发展民间外交让多种声音说话
第三,我们要调整外交体制。我们现在的外交还主要是政府外交,这会使我们在对外谈判时,回旋余地不大。举个例子,在原来中美之间关于中国加入WTO的谈判,或者美国是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谈判,美国政府方面可以说,我们愿意和你合作,但即使我这里答应,国会那里不同意也没办法。这实际上强化了美国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谢林最常说的,你主动让步一定的自主权,会带来更大的自主权。如果中国的外交,除了最高领导人的外交,还有更多民间层面的外交,那就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回旋余地。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个人表达自己的声音,并不会对外交起到分散作用,反而会强化我们的讨价还价能力。通过主动让度一定的自由度,我们可以把外交途径拓宽。途径越多、声音越多元化,我们外交上的讨价还价余地也越大。
最后,我们一些外交策略也需要调解。现在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获取信息,信息大多是片断的、互相矛盾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给人家一个总的图像,而不是只有一个渠道发出的声音。所以必须要习惯一个network(网状)的渠道,需要把国家形象当品牌来经营。
要让人家了解你,首先需要透明度,透明度越高,形象就越好。同时,还需要多说,多宣传,不要只做不说。因为我们现在发展规模很大,如果只做不说,会让人觉得更加害怕。好比你在中学的时候,如果旁边坐一个发育非常快,个子很高的同学,而且他特别沉默寡言,天天不跟你说话,你就不知道他到底是要跟你做朋友,还是想在下课时欺负你。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跟别人沟通,一定要说,要勇于说。(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本文节选自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财经大讲堂》节目,此节目首播:6月9日22:00,重播:6月10日13:50、23:40)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