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计划,在所有的重要行业中,都要至少有一家合资企业装点门面,同时有一家国有企业作为垄断巨头。在钢铁行业,便是北方—阿塞洛和由阿布组建的国有垄断巨头
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阿赛洛和俄国第二大钢铁企业北方钢铁的合并,被俄罗斯《公报》称为了“模范合同”,认为合并将有利于整个俄国,这似乎昭示了克里姆林宫对俄企和外企合并的新态度。
保卫欧洲
由于合并的主要目的,是抵制印度的米塔尔对阿赛洛的恶意收购,因此《消息报》打出的标题是“莫尔达绍夫保卫欧洲”。
俄国第七大富豪、北方钢铁公司老板莫尔达绍夫,将通过这笔俄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成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的最大个人股东。他将获得新公司32.2%的股份,并将成为该钢铁集团的非执行主席。
作为交换,莫尔达绍夫将让出自己在北方钢铁及其子公司的全部89.6%的股份,并支付12.5亿欧元的现金。莫尔达绍夫的股份市值大约178亿美元,阿塞洛将获得新公司剩余68%的股份。
目前,阿塞洛的市值为260亿美元。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国际汽车用钢铁市场上占据22%的份额,而米塔尔公司的市场份额只有8%。莫尔达绍夫已经表示,未来数年新公司将通过在巴西、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国的收购,“力争达到年产1亿吨。”
总部在卢森堡的阿塞洛公司的工厂大多设在高成本国家,合并后它将利用北方钢铁的关系网努力在亚洲和南美洲进行扩张。上述地区不仅运营成本较低,同时距离那些在未来20年内可能成为主要市场的地区比较近。
米塔尔二次进攻
作为世界最大的两家钢铁巨头,阿塞洛与米塔尔在全球的并购竞争由来已久。尤其在最近几年,米塔尔将战略重心放到了海外,其公司总部也迁到荷兰,对阿塞洛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米塔尔在短短5年之内成功购入20家钢厂,在合并美国国际钢铁公司后,一跃成为世界钢铁业的老大。值得一提的是,米塔尔的很多并购都发生在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这些地区也是阿塞洛及北方钢铁进行并购的重点地区。现在,这三家公司还在和美国钢铁公司一起竞争对乌克兰克利瓦罗钢铁公司的并购。
为进一步巩固全球霸主地位,今年1月27日,米塔尔对阿赛洛提出恶意收购,并报出了186亿欧元的收购价,但遭到阿赛洛董事会的坚决拒绝。5月18日,米塔尔公司再次开出了258亿欧元的新报价,并发布了对阿塞洛的正式收购文件。
米塔尔董事会主席拉克希米·米塔尔声称,阿塞洛与北方钢铁的合并不会成为控制阿塞洛的障碍,米塔尔将把收购行动进行到底。30日,米塔尔的一名高管在法国表示,即便阿塞洛与北方钢铁合并,米塔尔也要和莫尔达绍夫共同控制阿赛洛,与莫尔达绍夫一起在新企业中各占有40%的股份。
欧盟委员会已正式批准了米塔尔的收购要约。这意味着阿塞洛的股东必须在6月29日前做出决定,是否接受米塔尔提出的以股票加现金换购阿塞洛股票的建议。按照阿塞洛公司的规定,要接受米塔尔的收购要约,股东大会需要2/3的多数票赞成。与北方钢铁的合并,则只需超过50%的股东赞成。
俄罗斯反垄断机构已经对合并案表示了支持,只要欧盟委员会和阿塞洛股东大会通过,与北方钢铁的合并就将在7月5日自动实施。阿赛洛的管理层表示,和俄罗斯方面的合并更有利,相信股东们会做出合理选择。
米塔尔公司则通过高盛投资银行,在阿塞洛股东内部协调对上述交易的抵制行动,并酝酿召集至少20%的股东举行非常会议来改变投票规则。
俄首富的二次创业
就在阿塞洛与北方钢铁宣布合并后三天,俄国《公报》爆出新闻,已经隐居伦敦的俄国首富阿布拉莫维奇正在与俄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耶弗拉兹集团谈判,准备以至少3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该集团40%的股份。
阿布曾经成功地整合了俄国的铝业生产,他的俄罗斯铝业公司一度掌控了全俄75%的铝业。《公报》估计,在2005年卖掉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后,阿布手里的现金现在至少有250亿美元。
耶弗拉兹集团所有人阿布拉莫夫的新闻发言人证实,谈判已取得很大进展。阿布拉莫夫的股票都在伦敦股票交易所登记,因此,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收购就会即刻付诸实施。
据一位参与谈判的投资专家透露,阿布的真正目标是要重整俄国的钢铁行业。他在收购耶弗拉兹后,将以此为平台接着购入俄国钢铁业的另两家巨头——新利佩茨克钢铁厂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它们与耶弗拉兹和北方钢铁都是俄国钢铁年产量逾千万吨的7巨头。
纽约钢铁咨询公司总裁洛克指出,这次的钢铁业全球并购风潮是从2005年中蔓延开来的,“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使全球钢铁价格在此期间翻番,刺激了国际资本向钢铁行业的流动,也使得钢铁公司对并购交易的兴趣有所上升”。洛克认为,俄罗斯钢铁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且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有很大的增值潜力。
俄罗斯国际融资公司分析师伊里塞特也认为,目前俄罗斯钢铁企业和国际钢铁工业并购是一种国际化趋势。这不仅可以加强俄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可提高俄罗斯国内市场的生产水平。“像北方钢铁与阿赛洛合并,以及阿布重返国内收购,这都必须获得政治上的许可。这足以说明,俄国政府认为钢铁企业的联合是必需的”。
现金流的动力源
40岁的莫尔达绍夫将全部资产都卖给了欧洲的阿塞洛;39岁的阿布拉莫维奇则准备将手中刚刚兑现的资金投入到俄国的钢铁行业中去。尽管一个把钱投向了国外,一个把国外的钱又投回了国内,“但这两个并购案并不矛盾”。
福布斯杂志俄文版主编卡什林斯基认为,克里姆林宫的计划,是在所有的重要行业中都要至少有一家合资企业装点门面,同时有一家国有企业作为垄断巨头。
在石油行业,这分别是THK-BP和罗斯石油,在钢铁行业现在看来是北方—阿塞洛和由阿布组建的国有垄断巨头。在1996年,俄政府就希望创造出一个名叫俄罗斯钢铁集团的国有公司,就像是能源领域的巨无霸俄气一样。现在,克宫希望重新实现这一想法,并通过在这个行业巨人中保持大股份,帮助国家军事工业复合体的迅速发展。
2004年罗斯石油获得尤科斯的最大子公司“尤甘斯克石油”,2005年俄气则接手西伯利亚石油。在这些并购案中,细心的观察家们可能已经注意到这样一条现金流轨迹:首先是寡头们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私有化中聚敛到大笔资金,成为国民经济的实际掌控者;接下来,在普京打击寡头的政策下,他们或逃亡国外,或向政权屈服,将企业的控制权交还给国家,他们聚敛的财富也一分为二,一部分被转移到国外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另一部分则被重新投入到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去;随着普京打击寡头政策的阶段性结束,流到国外的资金又有回流的迹象。
而将资金留在国内的那些人,也从俄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复兴中获益,尽管他们可能无法明目张胆地奢侈消费,但这笔钱帮助他们在国内赢得了稳固的政治地位,这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让自己的钱增值。
这一现金流能够平稳进行下去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认清权力之源,因为这才是现金流的动力。上述提到的并购案的最后的获利者,就无一不是普京身边的红人。这次钢铁行业的大并购看来也不会背离这条现金流的轨迹。(061268)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