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2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以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GDP实际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中国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火车头。工资优势、资本成本低、基础设施改善和“以GDP为中心”的政治文化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四种原因
处在投资银行的位置以及全球观察的视野,我相信自己所观察到的中国经济,可能和读者们平时在国内媒体读到的,有一定的差异。 制造观点,是我的职业;讨论经济问题,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谋生工具;对中国经济的一些长远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是我的乐趣。观点有对有错,但我希望我对中国经济的看法,能够给读者们提供看问题的新角度。
中国牵引力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今天中国经济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GDP总值是2.2兆美元。若以PPP(购买力评价)来计算,中国GDP实际上已经名列世界第二。
到2013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以美元计算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中国股市在世界排21位,但到2013年,中国股市应该是世界上三大股市之一。
但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银行体系尽管得到国家大量注资,不良资产比例出现明显下降,但它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没有达到世界标准,新的不良资产随时可能出现,可能危及到中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中国至少还有2亿人处于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就业压力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持续下去。人民的收入差距,包括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都在急剧扩大。今天的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进入老年后,指望的不是国家福利而是自己的钱包和子女的钱包。
但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是12年前的中国。1994年,香港所有的投资银行都有一个香港经济分析师,而这些分析师只花他们10%的时间顺带研究一下中国经济问题。今天,几乎所有的投资银行都有中国经济分析师,他们大部分人同时也是区域的首席经济分析师,手下有一个团队专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不过是美国经济的20%;但换个角度看,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为4.9%,其中1.4%来自中国,美国的贡献为0.7%,日本的贡献仅为0.2%。换句话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超过了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牵引力的总和。
中国的城镇化势头,在以每年建造两个波士顿城的速度进行;世界上每年生产钢铁的40%和每年生产水泥的60%,被使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需求是刺激德国、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点。可见,中国需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火车头。
崛起四因素
中国经济是怎么崛起的?有些因素是大家熟悉的,但有些因素未必很清楚。
中国神话中讲得最多的是低工资。中国制造业的工资,大约是马来西亚的1/3,而马来西亚是日本的1/10;中国工资是墨西哥的1/3,而墨西哥是美国的1/10.换句话说,中国制造业工资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的差距,大约是1:30.工资优势是外界对中国经济腾飞归结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很少被人提出,那就是中国的资本成本非常低。中国的利率水平很低,我们今天放在银行的储蓄只拿百分之二点几的利息。除去通货膨胀和利息税,钱几乎是白白地放在银行里。
从银行角度看,大量的资金贷给了不应该贷给的企业、项目。且不说贷款利率与风险之间不成比例,很多的贷款项目亏了,项目主管人走了,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就不了了之了,最终还是纳税人来买单。
也就是说,中国的资本成本非常低,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基本上是“储蓄人资助投资人”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工业上的过度投资、产能过剩才从一个产业向另一个产业、再向下一个产业转移。资金过于便宜,是中国工业化快速前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基础设施的变化。在过去几年原材料价格大涨,但中国出口商的出口价格涨得有限。当然中间有一部分是出口商用自己的利润顶替掉了,但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增加、通过生产力的提高来解决的。
5年以前,在东莞一批货从出厂到装上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货轮,整个过程需要12~15天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3~5天时间。我认为,基础设施的大幅度改善,道路、港口、电力供应效率的提高,对中国生产力的提升、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原因是,中国有一个非常浓厚的“以GDP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地方官员如此注重GDP,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几乎是看不到的。GDP本位的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官员们就非常有兴趣、有积极性去发展GDP.上述这4个因素,都是中国经济过去20年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
未来三大趋势
我认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下面三个比较大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农村的发展。今天中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对经济发展来讲,犹如一条长腿、一条短腿一样,已经开始拖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后腿。同时,它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安定带来了直接威胁。因而,现任领导人把“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程度。
第二,资产升值在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过去20年,经济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提高在资产价格上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在今后10年,资产价格会出现喷泉式的上升。
第三,金融改革进入一个全面攻关的阶段。今后5年,银行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汇率改革、资本项目的开放,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经济长期繁荣稳定的关键。
根据我们的研究,从以美元计算收入分配来看,1999年时,中国人均收入大概有10%在1200美元左右。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的人均收入大概就有4000美元左右。
从消费来看,今天美国占世界消费的32%,中国仅占3%;而到了2014年,美国占世界总消费的28%,而中国能占到11%。换句话说,美国基本维持了一个相对强劲的增长,但由于中国需求的逐步扩大,尤其是个人消费的增长,中国会成为世界总消费的第二大国。
如果从当年的增长来看, 预计2014年—2015年世界的订单中有22%是来自中国。到时候跨国集团所收到的订单中,5000多亿美元来自中国,美国大概是2600多亿美元。到2014-2015年时,中国不仅是世界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成为世界消费大国。
美国压人民币“光叫不咬”
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认为,北京和华盛顿。中国政府并不希望人民币大升,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也没必要多解释。但为什么布什政府也不希望这样呢?这和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美方言论是不一样的。
别忘了,美国财政部许多高官都是经济学家,而且是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其中一位关着门跟我说话时讲到:“人民币如果升值20%,可能对墨西哥有利,可能对马来西亚有利,但帮不上美国的中西部。”道理很简单——美国今天的生产成本和中国的生产成本差得太大,那么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只能够把美国对中国的订单推向墨西哥、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国家,却未必真正能帮到美国的就业。
今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与25年前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战有着本质的不同。25年前,你我之间径渭分明,美国人对垒的是本田、东芝;今天80%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与美国的企业有着直接的关联,订单来自戴尔、摩托罗拉、沃尔玛、玩具反斗城。
一个巴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19.99美元,可是中国制造商只赚到50美分,剩下的利润全部在美国人的兜里。这些人绝对不会在电视前面说,我们把就业机会移到中国去了。但在幕后,在国会山的游说上,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劲。
我把布什在人民币问题上所做的事情,叫做“光叫不咬”。他是行政当局,他必须维护美国的利益,他一定要叫,而且一定要被选民看到他在叫。但如果真地 “咬”下去,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人民币大升值,必然带来中国商品价格在美国市场的上升。一旦涨价,受伤害的不仅是中国出口商,还有美国的消费者——选民。
布什在宣传上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手段:他给你一个多项选择题,你愿意划多少个钩就划多少个钩。
“咱们要不要打击中国?”“要!”“要不要平衡贸易?”“要!”“要不要挽救中西部270万个就业机会?”“当然要!”
但如果你把题目改一下,“如果你要以上的东西,那么下次你去沃尔玛的时候,需要多付20%的钱?”要或者不要,只能选一个,美国选民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不咬的时候,你愿意怎么叫就怎么叫;一旦咬下去,中国的出口商和美国的选民将同时受损失。其实布什在人民币上做文章,是要通过这个来压中国开放市场。
(根据作者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有删节,录音由言扬和黄硕整理,经作者审定,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