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瑛 发自上海
2006年第三季度会是一个充满遗憾的季节吗?在魏东等机构投资者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
魏东有10多年的证券从业经历,2004年5月18日起至今一直担任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宝康灵活配置的基金经理。 “我们将看到至少有两家到期权证将毫不留情地灰飞烟灭,虽然上交所已经多次进行风险提示,但估计散户们还是有无名的冲动。”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连续多次地告诫投资者警惕权证的风险。“珍惜生命,远离权证”,个人投资者老张和朋友们谈笑中曾将权证类比为毒品,如今这种看法,似乎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上交所提示宝钢认购权证(580000.SH)风险时,其价格曾一度高达2元左右,但是宝钢权证的行权价(调整后)为4.20元,如果G宝钢的股价在8月30日不能达到6.2元以上,以现价买入宝钢权证并持有到期的投资者将亏损。对于宝钢正股(600019.SH)来讲,就是要在64个交易日内上涨40%以上,其概率微乎其微,到期日宝钢权证价格较低甚至会成为废纸一张。从上交所提示开始,宝钢权证便开始一路狂跌,不到10个交易日,跌幅接近50%。
作为证券市场的创新产品,在上交所提示风险的一年多前,权证借道大市值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被再次引入证券市场。
在宝钢权证上市之前,机构里的朋友们就告诉老张,在境外,都是券商在玩这个游戏,券商创设权证被看做是一种无风险的盈利模式,在二级市场买卖权证的也多为券商。在权证出台前,光大证券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师还分析,权证容易引起的一个问题是非流通股股东或者流通股股东有操纵股价的意愿。
看到宝钢权证上市后前几个交易日的连续上涨,老张开始还一头雾水,但是当券商开始毫无任何预兆地增加权证供给的时候,老张便开始坚信朋友们的告诫了。
老张还听一家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亲口表述过,“我们从来就没指望我们的权证行权。”这家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送股加认沽权证。当时老张还把整个市场下跌的原因归结为,机构投资者故意打压正股,以便抬高认沽权证的价格,通过抛售权证获利来弥补抛售正股的损失。
虽然没有胆量在二级市场买卖权证,但是老张还是积极参与了在证券市场一直流行的抢权行动,在G长电(600900.SH)上的抢权,老张10个交易日的总共收益超过10%。
其实,内地证券市场也曾经有过短暂的权证历史。从1992年6月第一只权证的发行到1996年6月权证交易被叫停,权证市场仅发展了四年便夭折了。
联合证券的分析师杨戈分析,当时推出权证的目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市场参与者应该按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而我国当时推出权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不愿”或“无力”配股的老股东的配股权益,无形中权证成为保护一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既有利益的工具。没有了良好的出发点,也就使得权证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不明确,从而间接地助长了权证交易的投机性质。权证存在的四年间,权证价格暴涨暴跌,部分权证的交易价格甚至超过了标的股票的价格。推出权证时不合理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权证失败的结局。
作为一个散户,老张表示,他还不清楚,现在与10年前的区别有多大,不敢贸然进去。他错过了机会?还是躲过一劫?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