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乘客锐减照跑不误的士客增油涨并未多赚
公交企业减收超过二成
大雨如注,是连日来天气的真实写照,影响深圳市民出行的同时也使不少行业受到“牵连”。对于商家企业而言,这是“天街小雨润如酥”式的“助推器”,还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般的“绊脚石”?
大巴乘客少也得跑
看着漫天雨雾,103路公交车的宋师傅不禁叹了口气。 本月10日他驾车从下沙总站出来,车上稀稀拉拉地坐了6名乘客,一路开到沙头角,乘客下光了,空车回到小梅沙总站。
售票员小李说:“一趟跑下来票款才400块出头,天气最冷的时候也没这么少。”连日来的大雨,使得自言“靠天吃饭”的公交企业普遍减少营收20%以上。
巴士集团拥有4000多辆公交车,占了全市总数的一半,其运输部经理黄志强说,该公司受雨天影响也是最大的。近期该公司日均减少营业收入60万元,此前日均营收在240万元左右,目前仅在205万元上下,本月最低一天仅为170万元。巴士集团下属公汽公司的100多条线路减少营收20%—25%。
“雨天影响最大的是以游玩客流为主、总站设在旅游景点的线路。”深展巴士公司副总经理于雪庭谈到,103线路近半个月来营收减少70%以上,单车日均营收仅为800元—900元,昨天和10日两天还不到500元,不下雨时则有1400元—1500元。
中南、天诚、金华南等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连日来往返动物园、青青世界景点线路均人流稀少,处于亏损状态。本月9日雨势最猛,当天个别线路甚至连油钱都赚不回来。
的士客增耗油也多
连日来暴雨阵阵,使的士乘客增加不少,上下班高峰期时更是等车者众。但的哥的姐们纷纷表示,收入基本没增加,一些的士企业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下雨天乘客多一些,但经常塞车,算下来其实并没多赚钱。”汉都公司的哥谭继华对于本月9日的暴雨记忆犹新—那天他跑了270公里,油费145元,收入380元,加上副班收入200余元,扣除日均月租450元,收入与不下雨的时候差不多。
“雨天不开空调不行,非高峰时段客人更少了。”迅达公司的姐袁伟说,下雨天要一直开空调以免玻璃起雾,不像平时宁可自己热点,等客人上车再开空调。她平时一个班次油费120元—130元,这阵子下雨油费就得150元—160元。如果雨大的话,非高峰期的人比平时还少,本月10日她跑了一天,加上副班营业额刚刚到600元,而平时她一个人就有550元左右。受访的20多位的士司机均反映,连日来的大雨并未使利润显著增加。
迅达、运发、中南等多家企业的大部分车辆装载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对于车辆的载客里程统计较准确。有关负责人纷纷指出,从GPS和计价器的统计数据来看,本月上旬的营业额与不下雨时段基本持平。迅达公司副总经理柯汉裕说:“简单概括就是的士最怕暴雨,欢迎中雨、小雨,因为雨大了人们就尽量不出门了。”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