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大盘的调整,近期多数权证也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市场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泡沫已经消除,权证市场的三大风险决定了其价值回归过程仍会继续。
认沽权证内在价值为零的风险
认沽类权证集中体现了目前权证市场的风险所在。 在目前市场上交易的26只权证中,16只是认沽权证,截至昨天收盘,这16只认沽权证中有12只的内在价值为零,也就是说如果目前行权的话,这12只权证毫无行权价值。唯一能够支撑这些权证的价格维持在目前水平的因素就是理论上的时间价值。但根据未来股市的走势,这种时间价值可能只能体现在理论上,而很难转化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内在价值。
以到期日最短的万科认沽权证为例,该权证昨天的收盘价为0.395元,其行权价为3.73元,其标的股票万科A的收盘价为5.32元,该权证的行权期是今年的8月29日至9月4日。也就是说在未来2个多月的时间内,万科A的股价必须跌到3.335元,其权证才能维持在目前0.395元的价格。即便是在目前房地产股比较低迷的情况下,冀望万科A在未来2个多月内股价下跌37%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万科认沽权证最终成为废纸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绝大多数认沽权证来说,最终都很难避免成为废纸的命运。虽然部分认沽权证由于到期日尚远,仍具有一定的时间价值,但这种价值最终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股改中有资格发行权证的都是一些盘子相对较大的蓝筹公司,基本面都相对稳定,在整个市场长期走势向好的情况下,希望这些个股在未来大幅下跌恐怕只能是权证炒作者的一厢情愿。
认购权证透支未来的风险
相对于认沽权证来说,认购权证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基本面的支撑,即:未来市场长期向好的前景。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是,不少认购权证前期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相关正股上涨所能带来的支撑,甚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预期。
以到期日最近的宝钢认购权证为例,5月份以来,该权证的最大涨幅一度超过90%,而期间G宝钢(行情 - 留言)的最大涨幅不到20%。虽然权证有杠杆效应,但这种涨幅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股上涨所能带来的合理放大效应,而更应该看到的是,宝钢权证的这种涨幅本来就是建立在其被严重高估的基础上。根据昨天的市场价格,宝钢权证的内在价值仅有0.04元,但其市场价却高达1.214元,而其到期日距今仅有2个多月,这意味着G宝钢要在2个月的时间内从目前的4.24元上涨到5.414元才能支持其目前的价格,可能性显然不大。
即便是对于那些行权期仍较远的认购权证来说,其透支风险也不可不防。以首创认购权证为例,该权证的行权期为明年的4月份,其最新的内在价值仅有0.26元,但即便是经过近期的大幅下跌,该权证目前的价格仍高达2.59元,G首创未来10个月内的价格要从目前的4.66元上涨至6.99元才能支持这一价格,涨幅要达到50%。这种可能性虽然并非不存在,但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却远远大于潜在的收益。
权证投资者的操作风险
作为配合股改而推出来的一项创新产品,虽然权证重新出现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已有10个月,但投资者对于该产品的认识仍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往往会给中小投资者在投资权证时带来很多操作上的风险。
首先是T+0的操作风险。很多中小投资者之所以敢于参与权证炒作,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其T+0的交易制度,认为快进快出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但根据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不少中小投资者却吃尽了T+0的苦头。不少小投资者利用权证的T+0制度频繁进出,但由于担心风险而在操作过程中战战兢兢,其结果往往是难以把握市场节奏,经常是高买低卖。风险更大的是,不少投资者以投资股票的方式来炒作权证,高点买入后一旦下跌就继续持有,盲目相信不久就会再次炒高,结果往往是血本无归。
其次,权证的行权风险也不容忽视。从首只进入行权期的机场认沽权证(机场JTP1(行情 - 留言))的行权情况来看,部分权证投资者对于如何行权、该不该行权的知识仍然缺乏了解,以至于出现了在机场JTP1行权的过程中出现了误行权的现象,当权证加正股市场价格远高于行权价的时候,部分投资者却选择了行权,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在部分分析人士看来,权证更大的行权风险在于,由于对权证的到期日不了解或者是缺乏行权知识,投资者有可能在权证存续期结束前没有卖出权证或者忘记行权,其结果很可能是无论其权证是否有行权价值,最终都会是废纸一张。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