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为加强对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转受让的统计分析,简化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转受让办理程序,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转受让管理平台自6月8日起启用。该平台可实现全国范围内企业间纺织品临时出口许可数量转受让的实时办理。
"转受让管理平台能有效地缓解配额浪费,这种二次转移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刚性管理导致的分配矛盾,其适时启动是非常必要的。"原中国驻旧金山及纽约总领事馆商务参赞何伟文对该机制给予上述评价。
何伟文所提到的刚性管理机制即我国2005年7月20日起施行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
刚性管理机制弊端凸显
目前商务部对纺织品配额的分配方案为,全部配额的70%用于按企业出口业绩分配,30%用于公开招标有偿分配。
记者在商务部统计的2006年1月1日至5月10日各省市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使用率排名表中发现,各省配额的使用率差异很大,平均使用率不高,甚至在某些类别产品出口方面,很多省份到目前配额使用率还是零。
5月29日,商务部官方网站声明,为了提高纺织品许可数量使用率,加大对浪费许可数量的处罚力度,凡浪费许可数量超过10%的企业,都将在下一年度配额分配中受到扣减许可数量的处罚,其扣减幅度将根据企业全年浪费率进行等比例、双倍或全部扣减。
何伟文认为,对浪费配额的企业进行惩罚只能徒增企业的成本压力,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分配机制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
据统计,1~4月我国纺织品平均出口量同比增长23%。其中,对墨西哥同比增长141%,对东盟同比增长53%,对韩国同比增长43%,对美国同比增长3.83%,对欧盟同比增长13.35%。
"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增设种种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势头已经开始向周边国家转移,因此,对出口许可数量的分配方式也应随之调整,目前的分配方式已不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
何伟文认为,目前配额刚性分配管理机制的弊端有三:第一,70%的分配部分要求企业以保证金的形式来履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第二,不能根据企业经营者能力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技改慢的小企业对这种分配方式吃不消;第三,人民币的汇率在发生变化,人民币汇率上升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
配额浪费定论过早?
近一时期对"配额浪费惊人"的议论颇热。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今年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20%。业内专家指出,出口高峰期未到就定论浪费严重不免有夸张和炒作之嫌。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纺织品配额使用率的确不高,但说"严重浪费"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出口高峰都在下半年,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整年的出口情况,至少要等到三季度的统计结果出来才能作出相应的判断。
该人士还表示,相关部门对浪费配额的企业进行惩罚也只是向企业传递一种信息,配额浪费不仅仅是因为配额分配管理机制存在问题,还包括很多国人对目前的国际纺织市场形势看不清楚,以及周边国家不受配额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7∶3分配比例存在争议
"目前的配额管理机制不合理之处还包括招投标部分的标的比例太大,这就产生了很大的波动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外贸办黄先生表示,一些企业盲目投标的目的是高价转让给无法获得配额的企业,这种做法也导致了整个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
黄先生建议,应该把现有根据业绩分配70%的比例增加到90%,甚至更多,这能遏制一部分企业不规范的招投标行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表示,减少招投标的比例能减少寻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出口许可数量分配更趋于公平合理。
在此之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也曾在公开场合建言,商务部应该严查企业参与投标的资格。
对7∶3的分配比例,何伟文不置可否,他认为比例是否科学还有待观察。对于分配机制调整问题,他建议,在一次分配时,额度应更多地向生产型企业倾斜;应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适当减少保证金,降低招标费用等;同时,应通过预期市场变化来不断地调整分配手段。
"对于企业来说,应根据客户、市场的变化来确定自己的投标计划;建立稳定的客户,提升产品档次,加强新品研发,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加强中外技术合作。"何伟文同时建议"分配额度应向拥有自主品牌的国内企业倾斜"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