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3日电(记者葛万青王作葵)“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和蓬勃发展并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前夕对记者说。
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顺应中亚国家的迫切需求
孙壮志指出,冷战期间,中亚是美苏两强争夺的区域,冷战后却沦为“国际破碎带”,面临一系列冲突和安全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很多都带有地区性和综合性,仅靠双边合作或某一个国家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应对,需要依靠多边的努力方能解决。
从经济角度来看,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经济上比较落后,迫切希望通过多边合作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孙壮志认为,如果不开展多边合作,中亚将难以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开展合作首先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交流和交往,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整合的区域。为此,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也是吸引中亚国家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孙壮志说。
他说,与一些中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保持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所倡导的共赢理念符合本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此外,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还会为中亚内陆国提供出海口,打开进入太平洋乃至世界市场的通道。
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阶段和三大推动力
孙壮志认为,自2001年6月宣告成立以来,2003年和2004年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2003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总理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对这一组织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合作的优先领域及具体实施措施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经济与安全一道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重点领域和推动这一组织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
2004年,塔什干峰会上确定了务实、开放的新方针,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年,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成立,设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机构也开始启动。当年,蒙古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第一个观察员国。此后,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也获得了观察员国地位。
“以2004年为分水岭,上海合作组织告别初创,步入了稳定发展、全面合作的新时期,”孙壮志说。
他认为,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完成了组织的创建,并取得了超出人们想象的快速发展。此外,上海合作组织的对外交往开展顺利,与欧盟、东盟、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建立了联系,并成为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孙壮志说,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动力,不仅来源于有关各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来源于地区形势的发展,更来源于上海合作组织所倡导的新的安全观、处理国家关系的新型模式和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合作不仅仅涉及安全与经济,而且也在政治、人文等各个领域全面开展。这一组织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其框架内,多边关系和双边关系不是相互取代、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有机结合。
上海合作组织所面临的两大任务
展望未来,孙壮志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还会遇到各种挑战。
他认为,为保持上海合作组织的良好发展势头,首先要扩大成员国间的利益共同点,加强彼此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认同,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从外部来说,应坚持上海合作组织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坚持不针对第三国的基本原则,为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前,上海合作组织最迫切的任务是要抓紧落实已经达成的各项协议和文件,夯实合作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调。”孙壮志说。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