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智敬 发自上海
在经历了半年的消费品价格低速增长后,能源价格的上涨开始在消费品总体价格水平中得到体现,通货膨胀渐渐从学者的预言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阴影。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还因为外汇占款过多,面临着持续数月的货币流动性过剩难题。 也正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已在中国的房地产等领域露出苗头。
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德意志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诺贝特·瓦尔特(Norbert Walter),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采访时建议,现在要对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提起足够的重视,未来的政策取向需要以紧缩为主。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刚刚公布的中国5月份CPI数据表明消费价格正在出现拐点。你如何看待中国的CPI走势?
瓦尔特:德意志银行研究局的中国经济过热指数(China Overheating Indicator ,COI)预测,未来几个月中国CPI将出现上行的趋势,而不是此前其他经济学家讨论的通货紧缩。未来12个月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使部分行业的过度生产遭到遏制,但另外一些部门会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剩和需求旺盛而保持高速增长。
因此,我们预测,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官方需要对未来保持偏紧的政策取向,建议今年继续出台紧缩性的一揽子政策,包括提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限制银行借贷流向等措施。
《第一财经日报》: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最近一直困扰着中国的银行界。对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人民币升值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吗?
瓦尔特:对于中国的金融系统来说,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个困难的挑战。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但是简单的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解决过剩的流动性问题。
我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行央行票据和掉期交易方面,还可以做很多工作来吸收流动性。同时,给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另外,监管当局应该鼓励资本流向更有效的投资渠道,而不是一窝蜂涌向可能导致泡沫的资产投资领域。中国监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最近关于外汇的措施就是个例证。
《第一财经日报》:由于银行大量闲置资金的存在,中国已经开始出现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涌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局面,中国会是第二个日本吗?
瓦尔特:我们应该对中国的资产泡沫提起足够的重视。我们不希望中国重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的老路。
目前,房地产市场在中国增长太不平衡。全国范围来看,今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指数增长了大约5.5%,北京增长超过7%,深圳等城市超过10%。这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低收入人群对房子的需求,但也存在大量投机性购买。
因此,这需要中国政府对此进行谨慎而均衡的调整。更多对于房地产的微调政策也许会在未来几个月看到,这将引导金融资产流向有效率的投资领域。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