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06年一季报的解读:一季度由于焦碳出口价格每吨同比下降80美金,致使公司同比减少了一个亿的利润贡献,所以导致了今年利润贡献一季度总体下降了44%。由于去年二季度焦碳为交货高峰期,当期超额毛利润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季度,因此我们判断今年同期按正常的经营情况下肯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最后董事会经过反复研究还是在一季报里对半年业绩下幅进行了预警,虽然这对公司资本市场的形象有重大的负面影响,也许到那时候不到降幅50%这条线,但是我们认为降幅40%多或50%对于投资者来讲没有显著型的差距,但是我们还是本着要对投资者负责原则,把任何风险提示给投资者。
大家看一下公司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的利润构成比例已发生显著变化。去年一季度焦炭的毛利率贡献将近占了60%,今年的一季度实际大家看了我们的业绩报表上冶金能源板块应该是负的9百多万,今年同比,我们的物流业务毛利贡献率已经到50%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橡胶、物流、化工三个板块同比毛利增幅很大,但焦炭为主的同比价格跌幅巨大,导致对公司的利润贡献度影响甚大。
从公司的总资产来讲,今年一季度总资产比去年年底要降低,主要是我们把太仓五个公司的控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造成的,所以有一定的跌幅。但是从上市几年来我们财务的资产负债率的状况一直是比较安全的(40%左右),即使我们这次做再融资以后资产负债率也不会超过60%,因此公司资产状况还是相对非常的稳健的。
公司其他的一些考核指标,比如应收债款的周转率、存活的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上市六年来都在不断改善合提升,而总资产周转率因为近一两年物流和实业的投资增加而减缓。
为什么着重讲解一季度季报呢?因为一季度在没有焦炭超额利润贡献的情况下,甚至于整个冶金能源板块是负贡献的基础上中化国际还是实现了一个亿的利润贡献,未来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良好的。我们将从焦炭超额利润光环的退去环境下重新建立业绩稳键回升发展态势。
中化国际从上市以来就已经形成了物流、橡胶、化工、冶金能源这样一个有限多样化的业务格局,这四个板块,业务上关联度不是太大,但是我们也非常客观的面对我们所处的现实,重点关注如何将现有的四个板块做精、做强。我们并不是盲目的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我们非常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哪个领域中能够最终实现在这个细分领域中取得一个领导者的位置。什么叫领导者?就是将来在这个细分领域的整合和发展方向方面必须起到主导的地位,如果近两年努力中事实证明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应该选择退出。
同样,在新增的业务方面来讲也是必须按这个标准来做,所以在高端的物流、橡胶、化工、冶金能源细分领域,我们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龙头老大的市场地位和作用,但是不是盈利能力和发展是可持续,这点是我们竞争力的关键。实际上我们正在从一个传统的中间商向资源控制型的渠道商方向转变,跟一般贸易商的竞争优势来比较将有本质性的变化。
具体说物流业务,公司董事会在03年刚开始判断在液体化工品物流服务领域潜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既看到沿江、沿海大型合资、独资石化企业的兴建,他们将在06和09年之间大量的产业量的投放需要拥有配备高标准软硬件实力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商的合作,尤其是那些合资背景的企业,他对物流商的选择永远是按照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而我们现存的软硬件物流服务水准是不能纳入他们的选择范围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一直紧盯着高端合资石化企业的发展动向,从他建厂开始就跟踪,想成为他们的物流服务商,他们提出来:要想成为我的物流服务商,国内现在所有的物流标准和行业水平是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了,因此最快提升捷径的是通过利用国际知名化工品物流服务商的标准来改造你们。因为任何国家的内河、沿江沿海运输是国家的主权范围内,一般来讲是不会对外开放的,后来是经过我们的主导推动,然后最后交通部采纳我们的意见,发放了五家水运的合资牌照,由中方控股。我们是跟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化学品物流服务商斯多尔特进行合资,成为国内获得首家合资牌照并第一家投入运营高端化工品物流服务商。
我们为那些大型合资企业投入运营的船舶,不仅达到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C),并先后多次达到SHELL、BP等大石油公司及欧洲化工品分拨协会(CDI)的检验标准。
大家看一下,未来在06至08年,我们目标企业物流需求量将不断的投放出来,的运力准备完全是2-3年前根据他们的投放时间和数量进行安排的,我们现在新建的12条船将陆续在今年和明年下水投入运营。
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讲了五家合资牌照,中澳国际是第一家,还有南京洋洋,大连远洋,上海东本和北方物流,中海油是为自己的链条准备运力的。
这个橘黄色的颜色是我们现有这几家,就是能够运这个高端产品船舶的只数,我们拥有14条,南京洋洋和大连远洋是3条,其他几条目前还都没有,还有他们正在造。到07年的时候,我们将自己拥有27艘船,加上其他合资物流服务商在造船舶总计约55艘,如果假设都通过高端物流或者是客户的检验,总运力才510万吨,那时候中高端市场投放出来的总运量是约860万吨,目前还是存在船少货多的局面。
这张图就是我们今年上半年的运力安排,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的中高端客户,这是我们承运的航线,这是我们承运的货物,这是匹配的船舶名称。
大家看一下我们承运的丙稀晴剧毒产品,必须要求使用符合软硬件高标准运营条件双壳双底不锈钢的船舶才能承运。
还有一个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的业务就是我们刚刚讲的陆路运输的集装罐业务,
05年我们实际在中国运的数量才有不到三千多罐,在国际上不发达的拉美国家都有6千多罐,欧洲是9万,美国3万6,日本2万个。就是按照05年中国产出化工产品需要用集中罐运输的饱有量应该是1万到1万2千多罐,现在真正在这里周转运的只有2千多罐,这个潜在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国家已对陆路运输的安全隐患问题尤为重视,也开始在着手制定陆路运输的新标准,因为我们去年已经成为国内正式参与集装罐陆路运营的物流服务商,国家邀请我们成为新标准的制定的参与者。
集装罐有这样几个特点:耐压、耐冲击、耐腐蚀、防偷盗,20立方米的集装罐比20尺集装箱多装74桶的化工原料,所以从运营成本上可以节省下来。
此外,国家规定槽车运输剧毒品是不能超过10立方米的,而20个立方米容积的集装罐是完全可以运剧毒品的,从运输费上来讲也是大大节省,这个也是国家目前比较快速推进,而且新标准制定完以后将有一个较大的实施力度。将来在2010年如果中国能达到亚洲的04年的集中罐的使用水平,每年增幅要超过50%。
再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运输,化学品的运输标准都在不断提高,我们已经成为新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者。这个细分领域方面我们将继续保持我们的领先,同时我们在配套码头储罐、危险化工品中转仓库等的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控股股东资源的特殊优势,今年要有实质性的发展,
再看看橡胶业务,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轮胎制造的基地,另外一个,中国三分之二的天然橡胶、70%以上的特种合成橡胶都是依赖于进口的,所以作为拥有几十年橡较贸易经验、中国最大的橡胶贸易商来讲,我们还保持着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大家看一下蓝颜色的是中国天然橡胶的产能,上面黄颜色的实际上是我们每年进口胶的数量,所以每年中国橡胶的需求量在不断的递增,进口需求量大涨我们贸易商的份额地位也将会不断的提升,再加上我们在天然橡胶上游资源整合方面的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橡胶业务对中化国际的利润贡献份额也将不断的扩大。
化工业务来讲,刚才讲了中国虽然石化产品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目前还是最大的化学品进口国,所以进口这个贸易来讲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经营的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个实质性的转变,也就是基础化工品将减少,而特种化工品的专业化、系统化分销依然是空白,刚才讲了这个分销模式绝不是单纯从国外买过来再倒卖,而是有针对不同的客户配方需求、不同的包装形式和配送要求进行分销,这必须拥有上游跟国际知名品牌的化学品供应商有战略联盟。因此他们现在也在筛选中国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SINOCHEM则是他们重点合作者。
尽管去年化工品分销带来71亿的贸易收入,占公司营业规模很大的比重。但是我们也要非常理性的看到,我们规模和效益必须匹配,既我们拥有上百个交易品种,十几种类型的贸易模式,自营的、进口的、美元的、分销的,将这些全部排列起来,进行风险和回报方面分类比较,这种高风险、收益低的我们要进行清理或有意识压缩,今年董事会没有在去年这个159亿这个规模上给大家更加高指标,今年我们是要求150亿,相反比去年压缩了9个亿的销售额,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摒弃大宗单纯行情博弈型分销模式,降低风险。实际上我们很坦率地说,去年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大的成本。近年来公司将下大力量对一些不改变贸易模式、不改变经营思路的团队进行严格的制裁,甚至于整个团队的淘汰,没有这样的力度将不会促进公司化工分销领域安全、稳定、盈利的贸易模式创新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整个公司的风险管控系统方面,将重点在这方面加以约束。
作为焦炭为核心的冶金能源业务,目前现状就是整个冶金焦炭的生产能力是过剩,而且这种行业调整不像外界说冬天已经过去这样快,我们只能说采购、销售价格上有回暖的趋势,而且我们还是感觉比较乐观的,比我们预想的稍微好一点。今年我们将在印度、巴西、智利等钢铁业迅猛发展的地区强化营销和链式经营,形成以客户为核心的焦碳、特种钢材、铁矿石、煤炭等相关资源的共享体系,同时加速高附加值特种碳材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在稳定原有市场份额和地位的同时为二次辉煌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