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事件成为近半个月间区域经济的热点话题。主流言论认为,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担负起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使命。 紧跟着,6月8日,空客A320飞机中国总装线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据悉,组装于欧洲大陆之外的首架空中客车,将于2008年起飞。此举似乎立刻成为主流言论的佐证,滨海新区的热度再次升级。
一些观察者认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比上海浦东来得更猛烈,因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将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甚至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推动,将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滨海新区的开发不完全等同于深圳和浦东的开发,天津滨海新区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新阶段改革开放提供示范性经验。深圳和浦东的最初开发动力则重点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等等。换句话说,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已经涉入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深水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为了让滨海新区在“深水区”给全国的改革探路。
另一些观察者则质疑,虽然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改革试验区,但中央只给政策没有给钱。据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在珠三角、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的同时,环渤海城市群发展仍较缓慢。而且这种“南快北慢”态势长久以来都没能打破,“先进的城市,落后的地区”成为这一区域的显著特点。去年一度公开披露的环京津贫困带调查,更让人们目睹了这两大繁华都市周围的贫困现状。这就让人们不难记起这一地区多次的改革举措与实施结果的落差,那么这一次是否会重蹈覆辙,雷声隆隆,雨点零星?
但不论怎样,观察者们的共识是,滨海新区获批改革试验区标志着从国家层面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开放开发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这与此前写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2010年目标——“滨海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0亿元,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天津市”以及早在今年4月有关方面的预言——“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未来北方的经济中心”相比,显然更具力度。
还有几个数据可以增加乐观者的信心:其一,天津港据称辐射面超过深沪,已与17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国际港口、1万多户外商建立通航与贸易关系;其二,已有消息显示,总投资100亿欧元的空中客车204已经决定落户滨海新区,投资力度不亚于三峡工程……
然而,即使依此可以不断畅想滨海新区光明的未来,依然不能够破除目前该区域所面临的三大瓶颈——“区域合作”瓶颈;“资金”瓶颈;“自主创新”瓶颈。
虽然滨海新区位居天津市辖区内,但其开发、开放却是以京津冀为动力源的。与长三角不同的是,时至今日,京津冀始终没能摆脱条块分割的现状,今后是否能加深区域间的合作,还是未知数。但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必然使该区域的发展上升到区域内行政主动推动的层面。
根据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初步测算,未来五年,该区域需要建设的项目累计投资在5000亿元。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包括启动民间资本。然而,目前滨海新区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只有10%。其中落差如何填充?
目前滨海新区七大高新技术产业群虽已初具规模,但国外技术、品牌占有绝对优势,本土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领域生长力较弱,怎样突破?
在诸多发展瓶颈面前,滨海新区能否担负起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使命充满挑战。纵观珠三角和长三角,活跃的经济细胞像野草一样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中生长着,政府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引导,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最终带动整个区域迅猛发展;相反,在缺乏活跃的经济细胞和强劲生长力的地区,人为地赋予某些区域发展的目标,是否能让整个区域的经济如愿腾飞?但愿天津滨海新区不是后者。
最近利好消息不断,凤凰卫视近日有消息说,经媒体调查,由于目前珠三角环境恶化,长三角趋于饱和,大批台商出现北移趋势。而环渤海区域成为台商北移最为关注的地区……这能否成为滨海新区未来迅速成长的动力之一,并由此产生出一些“生长力”来,人们可以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