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莹辉北京报道 从跨国公司手里要核心技术如同虎口拔牙,但并非没有成功的机会。
    6月9日,北京重型电机厂(以下简称"北重")牵手法国电气巨头阿尔斯通,以40∶60的股份比例成立了北重阿尔斯通电器装备有限公司,生产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 而在几年前,因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中,60万千瓦及以上等级的发电机组还曾让国内厂商"望洋兴叹"。
    自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至今已过去两年的时间。北重一位接近核心层的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耗费这么长时间,是因为双方在核心技术转让问题上一直不能达成共识。北重的表态始终很明确:"如果技术封锁,就不谈了。"
    最终,阿尔斯通承诺将其最先进的技术、制造工艺及管理体系引进到合资公司。
    "不给核心技术就不合作"
    6月9日,北重阿尔斯通举行开业庆典。据悉,它将是北京以及整个华北地区唯一一家能够设计、制造60万千瓦等级亚临界、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的公司。目前,合资公司已经获得了来自中国平圩、大别山及龙山三大电厂的六台订单。
    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因其效率高、煤耗低、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被定为中国未来大型发电设备的发展方向。然而几年前,我国仅有十几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而且全部都依赖国外进口。
    因为无法掌握核心技术,国内厂商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更为重要的是,大型发电设备无法迅速上马制约了我国的电力发展,自从2002年下半年电力需求爆发性增长后,我国很多省市一度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得到改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表示,今年下半年电力需求将总体平衡,首次扭转2002年6月以来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与大型发电设备的陆续上马有直接关系,目前,国内"霸主"如东方电气集团等,都自主生产了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但上述北重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厂商已经能制造大型发电机组,但某些细节依然与国外水平存在差距。因此,尽快引进国外的核心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供应日益紧张,发电设备制造业需求旺盛。根据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亿千瓦。这意味着在2005~2010年间,我国发电设备市场将急速扩容。
    正是看准了中国发电市场的扩容期,阿尔斯通才出手投资北重。据悉,北重阿尔斯通将由阿尔斯通在德国及瑞士的相关业务公司对合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实施与阿尔斯通在全球其他工厂一致的标准。
    北重员工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末北重就与阿尔斯通有技术方面的合作,现在成立合资公司也是水到渠成。但是,双方在谈判时曾经就核心技术的转让问题僵持不下,阿尔斯通不愿意将"用来吃饭的"核心技术与中方共享,而北重则坚持"不出让核心技术就不合作"的原则。
    最终,阿尔斯通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还是做出了让步,答应让中方参与所有的流程。目前,合资公司正在进行管理人员、工程师及工人的大规模培训。
    合资公司的算盘
    目前,全球四大电气巨头日本三菱、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都悉数进入中国市场。阿尔斯通和北重围绕核心技术的博弈只是市场的一个缩影。
    中国在发电制造方面的三大集团分别是上海电机、哈尔滨动力和重庆东方电机,市场份额高达70%~80%。但是,几乎我国所有的发电制造厂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技术短板。
    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机械工业八大行业中国家支持力度最大、与国外水平最接近的,但在某些材料和关键部位的技术方面,依然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北重内部人士向记者举例说,北重生产的汽轮发电机由汽轮机、发电机和锅炉三部分组成,其中发电机绝缘部分北重在去年刚刚尝试自己生产,虽然能用,但是效果不好。而相比之下,法国汽轮机组的各方面技术都很成熟,比如我国的发电机组每千瓦时的煤耗超过400克以上,而先进的超超临界机组只煤耗280克。
    为了引进技术,国内厂家只能选择合资,目前哈尔滨动力集团与GE成立了国内首家燃气轮机服务合资企业,东方汽轮机厂也与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筹建了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
    对于外资来说,他们也愿意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早在几年前,阿尔斯通公司董事长兼CEO柏珂龙就公开表示:"中国已成为阿尔斯通最关注的市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