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发行的第一单,上市首日即被爆炒!中工国际以17.11元的高价开盘,开盘后低走在探底15.50元后反身向上,下午在将近两点时中工国际出现明显拉升,股价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便由18元左右最高见到最高50元,盘中最高涨幅达到576%。 最终收盘收于31.97元,收盘涨幅332.03%。
由于中国股市长达一年多没有新股发行,又由于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出现流动性资本过剩等原因,最终导致全流通首单中工国际被爆炒。本月初笔者曾针对中工国际写过一篇题为《流通第一单,会不会几天走完一年行情》的文章,现在看来题目应该改为:《中工国际一天走完几年的行情》了。开盘首日定价偏高,以后中工国际看来只能是跌多涨少了。
此前机构对中工国际的市场定价普遍很保守,有机构将公司2006年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定为21倍,以此为依据推测中工国际对应的合理价位应该在在8.57元至10.07元之间。即使有看高者也普遍将该股定位在17元以下。倒是在论坛上散户投资者对中工国际的定价看到了25元的较高位置。但相比中工国际盘中50元的最高价还是相差一大截。这个市场仍然是资本推动的,相对机构投资者,显然中国股市的散户往往看得更清楚些,他们毕竟是从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出来的。
股权分置改革的初衷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合理定价的证券市场,而恢复新股发行又是检验股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作为全流通首单中工国际被暴炒,股市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股改后的新股发行是全流通发行,定价方式是市场询价。如果市场询价询出的新股发行价格比较合理,那么中国股市就会因为股改成功而改变以往的圈钱市。从第一单中工国际的7.40元的发行价来看,较17.11元的开盘价格低了一倍,较50元的市场最高价低了85%,显然中工国际的发行定价较市场价而言并不是圈钱。
虽然普遍询在询价区间上限的新股发行,较之较高的市场定价似乎没有了圈钱嫌疑,但自中工国际以来的几支全流通发行的新股,均都询在了询价区间的上限。这样的远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市场询价,其价格明显是和市场价相背的。这难道也叫市场询价?难道不是伪市场询价?
中工国际的询价区间是6.17-7.40元,发行价为7.40元;大同煤业询价区间5.97-6.89元,发行价最终为6.89元;同洲电子询价区间14-16元,发行价最终为16元。而且机构投资者的申购数量也都在上限。普遍以询价上限发行的股票,其上市后都会出现大幅度上涨并无悬念。这可以从中工国际的首日暴涨的事实中看出来。也可以从普遍的超额认购上可见一斑。也中工国际发行价格以上的有效申购获得配售的配售比例为0.969775%,超额认购倍数为103.12倍。大同煤业超额认购倍数为66.15714倍。同洲电子网下超额认购128倍。
新股询价本应该参照市场的定价进行,而市场定价又相对于新股的询价高出了许多。那么中国股市股改后新股发行的所谓市场询价,真的有意义吗?难道股改后所谓的市场询价不是伪市场询价?
新股发行明显的伪市场询价。但这种伪市场询价避免了新股发行的高价圈钱。但不圈钱的市场却面临另一种难堪。那就是新股发行并不创造财富,新股发行环节,一级市场动辄100%的利润,今天中工国际按收盘价计一级市场是332%的利润,这部分利润谁来买单?难道真的存在新股发行的“财富永动机”?难道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真的可以不靠生产经营,仅仅通过新股发行,就能无限制的创造财富?那么干脆放开新股发行闸门,市场化发行好了!
我们知道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代表投资者的利益,股市跌价值中枢下移投资者损失。那么相对二级市场定价而言,每一个新股发行其发起人股东的成本,都要远远低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每个新股的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按市场询价询出来成本,也要远远的低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全流通新股,市场都要为一级市场的暴利买单,都要为发起人股东暴利买单。比如现在中工国际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成本普遍在17元以上,那么后发起人股东,要以
17元以下的价格变现,发起人股东仅仅按发行价的7.4元变现已经是暴利了。那么以后这样的新股发行的游戏玩下去市场不会全输吗?不要以为中工国际仅仅是个个例,其实不然,今天的中国股市还在重复着昨天的游戏。不久还有一个中国银行A股的发行,中国银行的定价肯定要高于其在香港市场的定价,那时的表现或许更能说明什么。无论新股发行的询价区间上限,还是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东方不败都似曾相逢。其背后损失的必然是整体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是明明摆在中国股市面前的问题,是不需要用国际接轨的等复杂的仪器来衡量的。
中国股市的股改后新股发行的最大看点是在于能否让优质股票上市。新股上市关键要看上的是龙还是虫。但问题是定价不合理的市场无论是龙还是虫,一到这个市场上就全变成虫了。黄铜都要以黄金的价格卖,那么真拿黄金来了,又有谁敢保证他是卖的不是白金的价格呢?贵州茅台现在高价位的投资价值不是已经有投资者质疑了吗?前几年的中国股市的绩优股行情不一样套你没商量吗?30元多的海尔股票和今天的高价格的优质股票真的有什么区别?显然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或者是证券市场还是存在问题的。不是上市公司不好,而是整个市场机制还不合理。
难道我们会说收盘31.97元的中工国际,或者50元的中工国际是合理定价是有投资价值的?如果有投资价值,那么中工国际一天走完几年行情又该作如何解释?难道又要象中小企业板开盘就套牢投资者一样这是合理的?中国股市一方面新股发行环节的市场询价没有意义,另一方面中国股市相对新股发行普遍大涨的市场价又面临不合理定价的尴尬。证券市场关键是要保护投资者利益,而现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新股发行机制,明明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这相比以前按市值配售根本就是一种倒退。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