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江西就业发生了积极性变化,就业的总体形势趋好,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一、就业发生的积极性变化
    江西就业发生的积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就业率上升。 劳动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的比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就业人数的比重。2005年江西16岁以上人口中,就业人口占70.34%,就业率达97.70%。与2000年相比, 就业率上升了1.08个百分点。就业率的上升反映了当前就业矛盾得到缓解,就业人口增加,失业人口减少。
    2、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全省就业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达到39.92%,比2000年提高了1.98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占10.77%,比2000年提高了2.08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占3.98%,比2000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的占1.35%,比2000年提高了0.36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占0.03%,与2000年持平。
    3、妇女就业比重上升,就业层次提高,分布行业广泛。2005年女性就业人口占45.43%,比2000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女性就业人口中有70.74%在农、林、牧渔业就业,比2000年下降了3.84个百分点,在工业行业就业的占9.25%,比2000年上升0.08个百分点。女性就业层次也得到提高。在第三产业中,女性就业不仅在服务性行业中就业比重大,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等行业就业人数比重也较大。女性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其次是教育,第三是住宿和餐饮业,第四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除了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两个行业女性就业人员超过男性,一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女性就业者和男性几乎平分秋色,女性就业者所占比重超过四成的有6个行业,金融业占47.8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46.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45.6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43.44%,教育占42.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40.18%。
    4、就业人口的产业构成更加优化。首先,就业人口中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2005年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64.96%,比2000年下降了3.39个百分点。其次,工业中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的制造业比重继续上升,占工业就业人数的83.98%,比2000年上升了1.09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口比重也上升了0.08个百分点。采矿业就业人口比重则下降1.17个百分点。第三,第三产业就业渠道不再单一。就业人口位于前列的有劳动密集型部门,也有技术密集型部门,同时也有提高居民素质的部门等。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中,批发和零售业占29.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13.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13.13%,教育占12.97%,传统的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8.53%和7.93%。新兴的高技术行业也占有一定比例,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也占1.31%。位于后两位的是房地产业占0.8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0.46%。
    5、个体、私营单位成为就业的主体,就业者超过国有单位。按单位或工作类型分的就业人口中,除去占62.37%土地承包者,个体就业者占11.61%,在私营企业就业者占7.64%,个体就业比重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16个百分点,超过机关团体事业单位4.78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就业比重超过国有和机关事业也分别到4.19个百分点和0.81个百分点。个体、私营单位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城镇,个体私营就业的比重更大。调查的城镇就业人口中,个体工商户占25.51%,私营企业单位就业人口占12.91%。
    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江西就业在发生积极性变化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参与经济活动程度下降,隐性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参与率即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表示16岁以上人口中有多少人能够并愿意参加劳动,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2005年江西劳动力参与率为71.99%,比2000年下降了5.07个百分点。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使得失业人口减少、非经济活动人口增加。非经济活动人口中由于"没有合适工作"、"不想工作"、"照顾家庭"等情况而未工作比例很大,且非经济活动人口中有78.34%的人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这些人虽然现在不参与经济活动,但实际上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一旦生活陷入贫困,将产生就业愿望,形成新的就业压力。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口年龄老化,但已占有的就业岗位近期难以退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人员由于"招工"和"退休"等制度严格,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不与市场经济直接挂钩,而且"只出不进,或少进",就业人口年龄老化,缺乏活力,但已占有的就业岗位近期不容易退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口最多的年龄组在40-59岁组,分别占总就业人口的43.54%和40.86%;而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年龄组在25-34岁组,比重分别为34.44%和34.93%,年龄明显年轻很多。
    3、社会生产和创造财富部门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制约了生产领域的发展。在就业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者76.41%的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就业,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的只占13.78%,个体工商户仅占1.80%,私营企业占4.73%;大专学历者也以64.72%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就业占最多,高中学历的则在个体就业比重最大,占21.02%。企业生存因为受市场经济影响大,风险大,难以吸引人才。土地承包者则更是低文化层次占绝大多数,小学文化中82.63%是土地承包者,初中学历中也达到58.04%,这也不利于农业现代化。
    4、农业就业比重偏大,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仍然较慢。近年来,虽然全社会就业人口中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但2005年农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高达64.96%。在广大农村,就业结构比较单一,从事农林牧渔的就业人员比重仍超过80%。
    5、就业格局的改变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私营、个体以及灵活就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一方面解决了劳动者就业出路问题,解决了他们生活来源,稳定了就业形势,但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灵活就业者稳定性差、以及认识上存在着问题等多种原因,其社会保障水平低,调查的就业人口中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很高,这就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