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颐合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1996年投身股票市场。是中国股市“股权分置”问题的最早发现者与系统理论的阐述者,所提出的“全流通改造”思想在中国证券界影响深远。
“从去年夏天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准全流通下的IPO重启,将对股票价值评估体系产生一定影响,未来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将日趋凸显
把握升浪起点 来参与最公平的交易市场”颐和财经首席经济分析师张卫星称。
张卫星认为,股改基本完成,全流通将实现,整体上对中国股市将带来积极意义,发行上市制度日趋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优质大企业的境内上市创造了较好的制度条件。在此条件下,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将为股市提供更多新鲜血液;保险、企业年金、QFII及其他类型的合规资金将进入股市,这将为市场带来源头活水;而全流通将对股票价值评估体系产生一定影响,未来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将日趋凸显。张卫星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优质大企业上市,尤其是在境外上市的优质大企业将回归境内市场,对促进机构投资者全面健康发展,提高中国股市国际地位、促进中国股市持续稳定等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张卫星进一步指出,股改不是万能的,决不是股改就能改变和完善一切,目前中国股市要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要实现发行监管的国际化、市场化,因为在中国股市管制和监管常常混淆在一起,中国公司想上市必须层层审核把关,而境外成熟的股市,股票上市是不必和证监会交涉的,全由市场决定。这样的管制“垄断”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谁能在股市上卖股票,谁就能融资”。能不能上市成为门槛,一些业绩很差的公司可能通过做足表面工夫而获得上市融资资格,公司上市即被指责为“圈钱”。股市管制的“垄断”人为地将股票价格扭曲,股票的价格往往被高估。好的企业进不来,差的企业下不去。监管方面在过去这么多年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以管制代替了监管,以管理数量方式代替了管理质量”。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