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股改后,实施操纵市场行为的幕后主体将可能由原来的“庄家”而直接变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股权分置曾被认为是中国股市的最大沉疴。 如今全流通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全流通并不等于全无忧。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更多新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这是股改一周年之际众多专业人士的一致表达。
在17日举行的“流通和中国股市未来”股改周年中国资本市场高峰研讨会上,各界对全流通时代的关注点明显向现实靠拢,也更显具体。有关监管考验、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等话题成为讨论热点。
“庄家”换位与“内部人”控制
警惕“庄家”换位!很多人意识到这一问题已随全流通一起逼近。
湖南证监局局长杨晓嘉认为,全流通后,违规违法行为将更加复杂和隐蔽,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违规担保等典型的违规违法行为将有所减少,通过操纵股价,直接从二级市场获得收益将会更加突出。
她认为,股权分置时代的操纵市场案大多由二级市场的“庄家”实施。而股改后,大股东成为最大的流通股股东,实施操纵市场行为的幕后主体将可能由原来的“庄家”而直接变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他们利用其资金和信息优势更容易操纵市场和股价。同时,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大股东的利益密切相关,必然导致大股东财务作假、披露虚假信息的动机更加强烈,上市公司高管在高管激励方案刺激下也很可能采取作假方式操纵利润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是为什么全流通的成熟的市场也会出现“安然”事件的原因。
因此她建议,在完善现有监管制度和加强监控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完善强制性停牌制度。
杨晓嘉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趋向分散,公司将面临缺少责任股东而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状况。“大家都有权利管的结果是大家都不管,公司缺乏来自责任股东的监督”,结果形成非股东层面的“内部人”控制的局面,由此带来公司治理结构的新的缺陷。
她从政府监管的角度认为,全流通时代的监管风险控制面临新的考验,相关部门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整和适应。应该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效力和各相关部门的协同监管力度,同时,特别应该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
非整体上市之忧
“非整体上市是股改完成后市场的最大制度漏洞所在。”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在解决股权分置这一困扰我国资本市场多时的核心问题解决后,解决上市公司和控股公司的非整体上市问题将显得格外突出。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认为,分拆上市是造成大股东侵吞上市公司资金的重要原因,只有理顺这个制度风险与游戏规则,中国证券市场才能真正焕发活力。
“很难想象,一家已经将优质资产上市而往往与上市公司共用品牌的母公司会真正替上市公司利益考虑,而不打上市公司的主意。”华生认为,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其根本由来是许多企业大都采用将优质资产整合上市,剩下的资产留给母公司即控股股东,而这部分留给母公司的资产往往质量不高,必然造成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冲突。同时,这种安排为关联交易提供了方便和现实选择的需求。
但要实现整体上市的困难不少,“一旦实行整体上市,上市门槛必然提高,很多企业将达不到标准而无法上市;此外,还会损害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干扰、反对;监管者顾虑到此举会影响直接融资比例(特别是国有企业),积极性也不会高。”
他同时表示,整体上市对国企成为困难,最主要问题是“大股东其实都是一家——国资委”。他建议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两步走:新发行股票的公司可要求其整体上市;老公司制定时间表,分期分批解决。
缺乏中流砥柱
华生还认为,中国A股市场的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并不能代表国民经济主流(银行板块就没有四大行),真正具有指向性的产业航母的上市公司还不多见。未上市的产业航空母舰还有许多,这些都应当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只有更多的产业航母集群上市的全流通条件下的中国股市,才是反映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华生笑称,持续了半年的大牛市格局不久前突然打了一个“踉跄”——股指直线下调10%,进入了中期调整。这种波动被认为是在中国银行即将上市的压力下诱发的。他认为,中行上市仅仅是一个前奏,也是一个考验,这恰恰说明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产业航母型上市公司的缺失。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