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要对冲,市场容量已见底,未来转债将快速扩容国内市场高度投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太多,基金的集体决策更是对投资效率大打折扣,加上短视的基金排名制度,决定了对冲基金在未来的中国会大行其道。基金为了排名很多时候会同向操作。 一旦市场的走势出现大幅下跌,众多基金又会集体杀跌,在这个过程中,转债跌得慢的特性就能给组合带来更小的损失。利用转债的对冲策略,锁定风险和收益,在香港和台湾,最有价值的基金经理都是对冲基金经理,国内目前没有公募的对冲基金,绝大多数都是裸露风险的股票基金,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可以通过较强的资金实力,在下跌时维护净值,但对于资金规模较小的基金来说,更适合通过对冲来规避风险。转债的向下刚性能规避向下的波动风险,转债扩容后应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标的。目前的转债市场容量已经见底,假设国电转债、华电转债和桂冠转债在未来两月全部转股,那么市场容量为最低迷的110 亿元,比股改前缩小近70%,下表是未来一年左右将要发行的转债列表,扣除将要发行的140 亿可分离交易转债,其他合并型转债一年左右将全部面世,合并型转债的市场容量将增长到300 亿元以上,若转债的仓位最多为70%,那么一年后将可以容纳一个40 亿规模以上的基金。
转债的认识误区
由于不了解对冲的策略,很多人认为转债流动性差,涨得慢,跌得慢,还不如买股票,实际上涨得慢不一定赚得少。
对冲基金获得远远高于股票基金的风险收益,正是利用转债的这些特性,才得以成行。转债的魅力在于,其一,作为正股的衍生品,在债券价值之上具有同涨同跌的联动度,利用转债涨跌都慢于正股的特点,可以降低减仓成本,更好地兑现利润。其二,可转债在大盘低迷的时候,往往会跌到债券价值附近,这个时候买入筹码非常安全,假如判断大盘或正股出现错误,继续下跌,也可安然躲过下跌,并在下跌过程中逐渐将转债仓位换成已经大幅下跌的正股或其他股票,待大盘或正股见底回升之时就可获得不菲的收入。
对冲基金不需要过分关注大盘的底部过程,因为底部震荡的时间,高低点和节奏我们没法把握。转债总是提前大盘见底,跌幅总是小于大盘,也就是说在大盘见底之前,大量的转债品种已经见底,在底价之上一定幅度买入是非常安全的,然后择机实施对冲,就可以实现风险收益最大化。
择机对冲,利用特殊的交易制度,降低建仓成本,提高兑现利润的效率
比如70%的转债仓位,当股票上涨可以继续加仓,而股票下跌20%以上则可将转债的部分仓位换成股票。
转债的T+0 和无涨跌停交易制度,较股票交易成本更低,一但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无论是吸酬还是杀跌出局都比股票有优势,甚至可以用小部分仓位做投机盘,在剧烈震荡的时候做T+0 或转股套利,今后的并购和整体上市肯定会出现在转债的正股当中,即便是大盘弱市依然能走出独立行情,这时为了买到筹码在相对低位追涨是应该的。当兑现利润之时,可将平价以下的转债转股,从第二日开始卖出,往往能获得高出转债市价几个百分点的利润。
我们认为未来的可转债依然将是以不可拆分的形式为主:
我们认为未来的可转债依然将是以不可拆分的形式为主,这是因为分离交易的可转债存在严重的行权风险,股价是不可预测的,而行权价又是不能修正的,所以不能保证行权,对于那些不希望掏钱还本付息的企业,将不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融资。分离型转债和不分离转债都会稀释股权,但相对于增发和配股要好些,因为后者是一次性的稀释,我们可以认为发行分离型转债的上市公司,其底气和后备做得很足,比那些发行合并型转债的上市公司有更强大的实力,钢铁转债今后将是一段时间内新券的主流,钢铁转债的新券面世后,建议积极申购,上市后可择机买入持有,中长线持有必有厚报。
全流通将刺激转债迅速扩容并提升正股的质地
全流通后,尽管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和所有人依然不是同一个主体,但好公司会有股权激励计划和期权激励计划出现,将管理人的利益和股权所有者的利益拉拢,国有企业将比股权分置时代有更强的动机发行可转债。私营企业则更加会比股权分置时代看重自己的股权,由于管理人和所有人两位一体,私营企业更倾向于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新版可转债的条款普遍规定不能任意修正转股价,因此发行可转债后如果要转股,就必须通过改善基本面来进行,因此能在全流通情况下发行转债的公司,其质地必然要好于股权分置时代的品种。今后的转股,将主要是通过体现基本面改善的股价上升来实现。我们相信股权分置的解决,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市场容量可能在未来两年出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不是像市场上某些观点那样,认为可转债的规模将大幅萎缩。
精选券种,及时投资,超越大盘指数
发行转债的公司整体素质和水平要大大强于平均水平,但各公司促进转股的准备进度不一,以及行业景气度的差异,造成券种上涨的时点和幅度差异较大,通过基本面的研究和跟踪,精选券种及时投资,实现超越转债指数。
发行转债的公司分属于不同行业,大部分都不是行业龙头,而且很多都名不见经传,大多不在行业研究员跟踪之列,只有对冲基金经理全心跟踪研究,才能把握住重大的投资机会,历史上所有的转债最终都走出大牛行情,只是彼此的发动时点不同。我们可以不买不透明的丰原生化,但可以在低位大胆买他的转债,即便判断错误,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这类公司在发动转股之前,往往会在诸多方面发出信号,而行业研究员由于缺乏转债研究经验,往往从基本面和估值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为这些信息没有什么涵义,诸如此类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转债的投资机会需要从基本面研究入手,但有不少特殊的研究方法和投资思路,和股票的投资研究有一定的差异。
利用回售条款触发,赚无风险收益
每年都有不少转债的正股股价跌到回售价之下,这时就可以进行无风险套利,那些不能进行修正,或者是转股价已经休无可修的品种,就可以在回售价之下买入股票,赚取低风险利润。
从幅度上看,转债指数涨幅一般能达到大盘涨幅的70%以上,集中投资则可稳超大盘2001 年大盘见顶到股改前的行情都是反弹,03 年和04 年的年度行情涨幅一般在30%左右,而转债的涨幅也相应达到了17%和20%,2005 年的转债指数绝对涨幅高达43%,但相对大盘只有43%,远远低于过去几年的70%,我们认为这是除权后转债的下跌造成的,由于除权前投资人就把转债全部转成股票卖掉,因此剔除除权后的转债指数涨幅要远远高于30%,考虑到股票除权首日不计入指数,真实的转债指数涨幅应该在60%以上。当行情的涨幅在30%以上的时候,可转债指数的涨幅一般都能有20%以上的涨幅,而且大盘的涨幅越高,转债与大盘的涨幅比例越高。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