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0日讯 记者连锦添报道: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在国外站稳脚跟的华人企业能帮上什么忙?中国人到海外办厂、做生意要注意什么?有何诀窍?在今天开幕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论坛上,这些问题成为与会200多名海外著名华商和国内知名企业家的兴奋点。 华商们结合自己打拼的经历,热心解释在海外创业如何趋利避害,并表示非常乐意与中国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一起开拓在世界各地共同感兴趣的市场,做大“蛋糕”。
起源于泰国的跨国公司正大集团,其创始人就是早年从中国走到泰国,并逐渐走向世界各地的。董事长谢国民在论坛发言中提到,正大之路也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之路。国际合作方面,正大是Seven Eleven便利店在泰国的总代理,现已开店3000多家,非常成功。他诚恳欢迎与中国企业合作,一起在海外创立新事业。
谢国民提出一些忠告:要走出去,首先要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练好兵,不是猛龙不过江,在国内没有成功的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走出去”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要有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心理准备。找海外华商合作是一条好路子,因为华商既熟悉中国国情,又熟悉居住地的文化习俗,有丰富的海外业务运作经验和广泛的商业网络,与当地政府有较好的联系。但他提醒,要注意挑选信誉好、有一定实力的华商,避免遇人不淑。
被称为马来西亚华人钢铁大王的金狮集团董事主席钟廷森认为,无论你在国内怎么成功,走出去的企业要重新学习,了解当地政治、人文、法律和做生意的规矩等。初到国外,找个好律师、有信誉的会计公司,可减少将来不必要的麻烦。股权方面,最好能控股。
出生在曼谷唐人街、从小就为生计而奔波的泰国TCC集团总裁苏旭明,现在的企业在全球有4万名员工,他坦承自己经营上经历了多次危机。在他的多种业务中,投资金融业就没有成功,不得不放弃。他语重心长地说,企业实力增强后,风险同时增加了,特别在经济上升阶段,企业家应备加小心,不要随波逐流盲目投资。
印尼友光集团名誉董事长陈大江举了几个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通过华商牵线搭桥,中国长虹电视机生产线引入印尼,由于合作伙伴好,又能适时根据印尼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的规格和品位,取得了成功。中国制鞋商在印尼泗水、万隆等地建立生产线,产品不仅行销印尼,而且以印尼为原产地销往欧美。这样不仅解决了中国制鞋业的出路,也给印尼企业和经济带来好处,达到双赢。另一方面,前些年中国摩托车进入印尼,曾经很兴旺,后来数以百计的摩托车厂商蜂拥而至,自相压价竞争,质量不能保证,造成产品滞销、积压的后果。
成功开拓了海外业务的浙江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说,他们靠的是“步步为营战略”:先拉美后欧美,先贸易后投资,先合资后独资,先简单后复杂,先依靠后开发。
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海外合作,诚信是关键。“先将诚信施于人,才能取信于人”,绝不能抱着坑人家一点、赚人家一点的思想。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公司成功合资10年,对方出资而不介入管理,一切我们说了算,起初他们对这一点还心存疑虑,但审计全部账目后他们发现,我们绝对没有占一分钱的便宜,他们就放心了。
本次论坛是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论坛开幕式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分别发表了演讲。为期两天的会议之后,海外代表将赴浙江参观考察。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