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7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签约仪式上,有一项与众不同的合作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黑龙江省东宁华信集团要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建设一个占地7.2万亩实行现代化经营的“巨型农庄”。6月18日晚,记者就此向我商务部一名官员求证,得到的答复是,这个消息固然很可喜,但由于这个合同标的很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按以往经验,也不排除出现变数的可能。
“巨型农庄”要进行产业化经营
黑龙江省东宁华信集团总经理李德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司将租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位于60号公路旁的7.2万亩土地,并在其上建设一个集种植、养殖、饲料加工、肉类加工等于一体的完全现代化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这片土地在原苏联时是一个集体农庄,离乌苏里斯克不远。农庄中的养猪场可年出栏生猪1万头,将是整个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最大的养猪场。这个项目不仅得到了黑龙江省东宁县政府的支持,而且更获得了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的支持,该区允许华信公司租用土地49年,并在银行贷款、政策补贴、手续办理和工作人员入境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双方从开始接洽到最终签订全套合同,历时6个多月。该公司计划在3年时间内投入1500万美元,预计可在5至6年内收回成本,届时每年可实现利润超过600万美元。目前,华信公司已投入200万美元购买国内外先进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设备,并聘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种植和养殖等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农庄全面投入生产时需要500至600名工人,中国工人将约占90%。目前已有100多名工人在农场开始工作,其中的3万亩土地已经开始耕种。这个项目建设初期主要以养猪和种植蔬菜、玉米、大麦、大豆等为主,下一个目标是建立加工企业,进而形成产业一条龙。生产出的粮食一部分可以拿到市场上销售,一部分作为饲料加工的原材料。
俄罗斯市场潜力巨大
李德民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选择开拓俄罗斯市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俄罗斯的资源优势。俄罗斯土地广袤、肥沃,中国人在精耕细作方面有很多经验,因此存在经济互补性。有一家韩国公司也相中了这块土地,如果不是中国公司积极争取、签约顺利,合同很有可能被韩国公司“抢”走。
另一方面,俄罗斯市场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在此投资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圣彼得堡网络报纸《喷泉》日前指出,俄中合作不断发展,从中方数据来看,到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额将超过200亿美元。
在谈到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看法时,李德民指出,这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公司的商业行为,也部分代表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事业,希望两国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中俄经贸合作应向更深层次发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室王郦久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个项目确实很大,有些出乎意料,但他同时表示,这样的合作方向应是中俄经济越走越近的题中之意。不管是在俄远东还是欧洲部分,中国在俄境内有很多农业合作项目。中国人精耕细作、科学种田的经验是俄罗斯迫切需要的,正是这种需要带来了合作的可能。
不过,在农业合作方面,俄罗斯在观念上还需要进一步开放,应该放弃对中国人长期留在俄罗斯的疑虑。双方的企业家也应该拿出更大的勇气,用实际行动增进了解,使经贸合作得到深层次发展。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