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的网下配售成为机构资金的一次空前的检阅。根据中国银行网下配售结果显示,总计有169家询价机构积极参与中国银行的网下申购,最终有162家机构幸运地获得配售,上述机构总计动用的申购资金高达1284.48亿元,成为近阶段的一个天量。
以单股网下冻结资金论,中国银行的资金冻结规模为大同煤业的5倍,中工国际的14倍,云南盐化的21倍,是2005年询价实施以来的绝对峰值。
5.59% 中签率创新高
但是当1281亿的申购资金,面对A股市场迄今为止最大一单IPO的时候,中签率还是攀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
根据中行公告显示,本次中国银行网下配售的股份最终确定为20.7792亿股(回拨前),而机构有效申购总量为371.789亿股,以此计算,本次中行网下申购的初步配售率达到5.588982%,大大高于市场3~4%的总体预期。
以5.588982%的网下申购初步配售率(尚待回拨调整)计算,若有机构能以20亿份的上限申购,则申购机构将获配1.11亿股以上。以20%涨幅计算,预计盈利达到6600万元以上。堪称迄今为止,新股发行送出的最大一个“红包”。
资金充沛
3家机构满仓申购
当然,要想分享中国银行的新股收益,资金动员能力成为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一个简单的数字是,若有询价机构要达到20个亿的网下申购上限的话,动用资金规模要达到61.6亿元以上(实际动用规模由于询价区间的存在要达到63亿)。这显然不是一般机构能够达到。
不过,依旧有机构拥有这个能量。中行的公告显示,此次一共有3家机构达到了63亿元的申购资金上限,他们分别是,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传统-普通保险产品账户。这也对应了目前资金最终充沛的3个群体———新发的大盘基金、坐拥巨资的大集团财务公司和大型保险公司。
而在中国银行的网下申购的前20位中,新发基金占了4席、财务公司占了9席、保险公司占了7席。上述前20大机构动用的资金近700亿元,占到全部申购资金的6成左右。充分显示了此三大机构群体的实力。
6家参与申购
QFII心态积极
而此前,在初步询价当中十分活跃的QFII,在中国银行中的正式询价中,则也表现的心态积极,有6家QFII参与了新股的申购。
其中,申购金额超过6亿元的为富通银行。另外,法国兴业银行、瑞银华宝和美林国际的申购金额也超过1亿元,花旗环球和荷兰银行也都积极参与了申购,充分体现了QFII对于中国银行的看好态度。
这种乐观态度,早在之前进行的初步询价中就已经体现。8家QFII中有5家的预期定位超过3.15元的询价上限。3家的预期定价在3.31~3.6元的最高区间内,成为所有机构中,整体看法最为积极的投资群体。
1281亿
机构资金总额仍有所低估
不过,若以为本次1281亿已经达到机构资金的极限,则显然有所低估。据悉,由于询价对象资格办理的手续问题,有多家新发基金未能及时获得询价对象的资格。而不得不与中国银行“擦身而过”。其中,近期发行的4只超大型基金中仅有2只在申购名单中露面即是例证。
另外,按照相应的法规要求,所有在中国银行托管的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均不得参与中国银行的申购。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控股的3家基金管理公司中信基金、银河基金、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也必须按规回避。这大大降低了基金实际参与的资金总量。
本次申购还表现出,基金间拥有的资金实力也差别较大。其中,申购最低的一只基金———动用资金则仅有484万元,仅为资金实力最强者的万分之七。参与申购资金最低的3家均为平均动用资金只有608万,且均为运营相当长时间的股票基金,日渐缩小的基金规模、较高的股票仓位、以及对于流动性的要求可能是他们资金匮乏的主要原因。
动用申购资金最多的前十家机构
申购机构名称 预计动用资金规模(亿元)
广发基金公司-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63.0
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63.0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63.0
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52.9
中国太保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47.0
中船重工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自营 44.1
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40.0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 37.3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分红-团体分红-005L-FH001 34.7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 34.7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