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价值的丧失是在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中,经济增长上升途中的阶段性调整并不会影响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反而更彰显上市银行增长稳定性的优势。
我们建议投资者应该冷静看待宏观调控对上市银行投资价值的影响:有一定的负面因素,但是不要夸大;上市银行稳定增长的比较优势将更明显。
我们认为,招行H股上市预期和民生定向增发预期将降低两者的估值水平,浦发银行目前价格低估,主要上市银行并未高估。
债券收益率上升银行受损不大
静态分析,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公允价值降低对上市银行为负面影响,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受损的程度大部分在1%附近,影响程度不大;动态分析,新增债券的收益率上升对上市银行为正面影响。
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将冻结约1500亿元资金,债券市场的资金会相应收紧,债券收益率上升。债券收益率上升使得上市银行持有的债券组合的公允价值受损。按照目前上市银行执行的新的金融会计政策,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按照持有目的不同分为交易类投资、可供出售类投资和持有到期投资,不同类型的债券投资组合公允价值的降低对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一样:
交易性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直至终止确认时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持有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一般不影响净利润和净资产。
对上市银行来讲,民生和华夏没有交易性投资,公允价值降低对两者的净利润无影响,除非报告期内两者的可供出售类投资到期将损失转入当期利润。
我们认为,交易类债券公允价值降低影响当期利润,进而减少当期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债券公允价值降低,将直接减少当期所有者权益。比较而言,华夏银行所受影响程度较大,若债券收益率上升0.15%和0.20%,华夏银行的所有者权益的损失占比分别为2.8%和4.6%。若债券收益率上升0.15%,招商、民生和浦发的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例分别为0.7%、1.1%和0.8%;若债券收益率上升0.20%,则招商、民生和浦发的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比例分别为1.0%、1.8%和1.0%。
总体看,债券收益率上升对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受损程度并不大。
多缴存款准备金影响有限
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上市银行将多缴存款准备金,多缴的准备金占各上市银行的生息资产比重约为0.4%。我们认为,调整不同的生息资产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不同,总体分析,影响程度不大。
我们认为,上市银行将微调生息资产结构以便满足多缴准备金的要求,调整生息资产的办法或减少贷款、或减少投资、或减少超额准备金等。
若上市银行将部分超额准备金转为法定准备金,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62%)高于超额准备金利率(0.99%),上市银行将从中受益。由于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保证兑付所需,这种调整方法是建立在银行超额准备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若上市银行将部分贷款转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部分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降低。在这种方法下,招商、民生、浦发和华夏利息收入减少占净利润的比重为1.3%、1.7%、2.2%和2.2%。
若上市银行将部分债券转为法定存款准备金,这部分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也会降低。在这种方法下,招商、民生、浦发和华夏利息收入减少占净利润的比重为0.5%、0.6%、0.5%和1.0%。
贷款增长速度将维持在20-30
%上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2004年4月25日)以来,上市银行的贷款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并未出现大幅度减少现象。我们认为,目前对上市银行贷款增长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我们预期,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长速度依然维持在20%-30%。
首先,上市银行(或中小股份制银行)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仍较低,四大行对整个金融体系贷款的影响非常明显。此次贷款总量增长过快实属四大行新增贷款较多所致。四大行新增贷款减少更能反映贷款规模控制的程度。
其次,从2005年中旬至今,上市银行贷款的月度同比增速运行较为平稳,我们并未看到贷款增长过热的趋势。我们认为,影响上市银行贷款增速较为平稳的重要因素是资本充足率约束。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注定上市银行贷款不会出现过热的情况。
我们预期,2006年上市银行的贷款增速仍然维持在20%-30%的增长区间。一方面,上市银行的贷款不可能出现过热增长,主要受制于资本约束和央行的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上市银行的贷款也不会出现过度缩减。
上升周期中资产质量不会恶化
上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未恶化或者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资产质量保持稳中有降,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是在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中。在经济处于上升周期中,银行的资产质量将稳中有降;经济上升周期中的调整,不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重大打击。
首先,从历史经验看,央行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我们也未发现不良贷款的迁移度有异常变化。
其次,招商、民生和浦发的不良贷款覆盖率充足,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较强。(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