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家顾铭德
2004年4月份,大盘指数在《国九条》刺激下冲高到1760余点。当时宏观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增幅过快,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人民银行推出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等紧缩型货币政策措施。 4月上旬,上证指数从1700余点结束上涨趋势,一路下滑到9月份的1260余点。社会各方把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宏观调控。今年6月份,宏观经济出现了与2004年几乎相同的过热现象。国务院同样要求各部门加快落实宏观调控措施。从沪深股市逻辑性表现看,大盘指数应当一泻千里。可是,6月份大盘指数却表现了相当的抗跌性。虽然大盘指数在周边股市带动下出现调整趋势,但并没有连续大幅下跌。市场信心和成交量仍然显示牛市特征。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本周沪深股市还在面临两个市场谈虎色变的大利空,一个是非流通股正式解禁,另一个是超级航母中国银行的发行。可是,大盘指数并没有出现令市场恐慌的暴跌。一切都显示,今天的沪深股市与前年的沪深股市已经大不相同,已经发生本质性变化。如果我们仍然用传统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股市,肯定会看不懂。沪深股市的首要变化是投资价值的不同。解决股权分置使上市公司平均投资价值上升30%。今天的上证指数实际上按照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只有改制之前1000点区间的水平。如果再把绩差公司股改和资产重组挂钩,解决大股东清欠资金问题联系起来分析,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平均投资价值与两年前大不相同。其次,股市的资金供给状况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流通A股市值只有近万亿人民币的情况下,仅仅QFII额度已经达到7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0多亿元。这些资金已经成为沪深股市中长期投资的重要力量。沪深股市大盘蓝筹中的港口、机场、银行等排名前位的流通股东,相当部分已经成为QFII的天下。今年一季度当境内基金大肆抛空上海港口概念时,股价照样相对稳定。事后公布的信息显示,排名前十位的流通股东从境内基金转向了境外的QFII资金。同样,保险资金从原来仅仅购买境内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转到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目前各种专门从事认购新股的信托基金也在筹备之中。种种迹象表明,股市外围的资金正在有序分批进入沪深股票市场。
综上所述,股市基础和资金面发生本质变化,股市不再惧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股价的冲击。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