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却并未得到重塑。如果不彻底扭转股票的定价机制,尤其是彻底切断每股净资产值与股价的关系,将对未来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带来阴影,同时,亦会扭曲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价格形成
6月19日,“全流通IPO第一股”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工国际”,股票代码00205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以31.97元的高价收盘,较7.4元的发行价上涨332.03%,盘中最高曾摸至50元,换手率高达94.05%。
随后4个交易日,中工国际连续跌停。此前,不少分析人士预计,中工国际上市首日涨幅当只在50%左右。
在证券业界看来,作为全流通IPO(首次公开发行)第一股,中工国际被火爆炒作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其股价走势如此疯狂,仍然出乎许多人士的意料。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向《财经时报》表示,中工国际上市首日的表现非常不合理,这表明,中工国际通过询价确定的7.4元发行价格上限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尽管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进,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却并未得到重塑。如果不彻底扭转股票的定价机制,尤其是彻底切断每股净资产值与股价的关系,将对未来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带来阴影,同时,亦会扭曲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价格形成。
发行机制仍需改革
中工国际此前确定的新股发行价格区间为6.17元~7.4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6.54倍至19.83倍。机构投资者对中工国际的估值普遍在5至9元之间,最乐观的不超过13元。
但中工国际上市首日令人惊讶的报收31.97元,市盈率达到80多倍。
在左小蕾看来,市盈率是将上市公司未来的收益折现的一个指标,表明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中工国际的股价在上市第一天就被拉高好几倍,市盈率高达80多倍。
这意味着,中工国际未来的价值成长空间已被完全吸收,甚至超过了其成长极限,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将丧失长线投资价值。
虽然股票市场已进入全流通时代,但整个市场对新股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在全流通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发行体制基本上还是过去老一套。
上证综指再次突破1600点后,多数人或许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已然成功。但是,改革绝不仅仅是将非流通股转变成流通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必须借助这一机遇,重塑价格形成机制。
参考海外定价标准
同时,目前国内承销商对新股发行成功的标准设定也不合理。不少承销商认为,只要发行过程中,承销商不用包销,即是发行成功。
而在成熟资本市场,从投行的角度分析,发行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是:新股发行上市首日股价的涨幅不应过高。一般认为,较发行价有15%到20%的涨幅为合理。
因此,海外股票市场除对百度、GOOGLE等高科技公司的股价暴涨走势比较宽容之外,传统行业的公司上市,一般鲜有惊人涨幅。
此外,国外的证券承销商会兼顾考虑发行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如果涨幅过高,表明发行价过低,发行人不满意,对承销商的信誉也不好;如果涨幅过低甚至跌破发行价,投资者不满意。因此,在新股上市后,承销商有护盘的责任,以避免股价剧烈震荡。
因此,在成熟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非常重要,需要通过广泛路演后理性确定,并为发行主体的股价保留成长空间。目前,A股市场对中工国际的疯狂炒作使其发行定价已经完全失去意义。
左小蕾表示,新股发行体制仍需改革,否则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私募基金作祟
上市首日,中工国际有4800万股上市流通,成交4500万股,换手率高达94.05%,这表明,申购中签的投资者基本上都已经获利出场。
深圳瑞银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丁洋向《财经时报》表示,市场对中工国际的炒作表明,市场资金非常充裕,而这部分资金不可能是证券投资基金,应该是私募基金。
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总裁和投资总监也向《财经时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判断。
他们虽未透露自己对中工国际的估值,但都强调,中工国际17元的开盘价已远远超出其合理估值,因此,他们不会在二级市场投资中工国际。炒作中工国际股价的应该是游资和私募基金。
按照他们的分析,中工国际上市首日,股价先是在15至19元间波动,下午两点,股价才扶摇直上,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上摸至50元。几番震荡后,最终报收31.97元。
经测算,二级市场的主力建仓价位在18.33元。
截至6月23日,中工国际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跌停,报收20.97元。即便如此,主力仍有获利空间。(062639)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