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新项目逆势而上
    新一轮钢铁产业投资走向创新路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据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消息,目前,鞍钢在营口总投资226亿元人民币,年产500万吨的钢铁项目,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准。 这是自2004年国家亮起宏观红灯、叫停常州铁本及宁波建龙钢铁项目之后,首个被批准的大型钢铁项目。
    此外,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宝钢和武钢的新项目也已箭在弦上。宝钢与广东韶钢合资的湛江钢铁项目5月已签约,该项目总投资1400亿元,目标是年产钢2000万吨。目前仅宝钢、鞍钢和武钢三巨头已获得批准和正在等待批准的新建项目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3500万吨,约占2005年全国钢产量的1/10。按保守测算,总投资已经超过了2200亿,约占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5。
    钢铁投资逆势而上
    钢铁业是第一个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而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中也明文规定,除了企业搬迁改造以外,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项目。实际上,现在对于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钢和是否真的产能过剩,似乎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中央政府对钢铁投资的限制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丝松动。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新一轮大炼钢铁热潮滚滚而来。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的专家东涛说:“去年我们预测中国的钢产量到4.3亿吨就到头了,但现在有了新论调,认为中国要建5.2亿吨的钢产能,很多地方政府由此闻风而动,又开始公开支持钢铁项目了。”
    按照中国钢铁产业政策中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要求,2020年中国前十大钢厂的产量比重将由现在不到30%增长到70%以上。但从目前统计数字上看,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十分困难。中国的钢产量在2005年比2004年仍增加了7000万吨,而今年有可能再增加4000多万吨,达到4.4亿吨。
    对于这新一轮的大炼钢铁,和国家淘汰产能政策是不是有冲突呢?6月10日,河南安钢环保处张清友部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时说,现在这些项目确实规模很大,但同时技术水平很高,建成之后落后产能自然就淘汰下去了,这一切与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并不悖逆。
    钢铁产业走向高精创新型
    钢铁业界普遍表示,在目前中国钢铁产能超过4亿吨的背景下,自主创新将成为中国钢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鞍钢新项目立足自行设计、自己施工、设备国内制造,创造性地设计了从冶炼、连铸到轧钢为一体的高效、紧凑、节能、生态保护型的整套短流程生产线。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从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到软件开发均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宝钢和武钢也把新产能锁定在高端产品。
    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表示,鞍钢的新区建设为国内同行业起了示范作用。他指出,“十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总体上看,综合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技术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这与目前中国在国际钢铁业界的地位严重不符。特别是2005年国内钢铁产量已经达到3.5亿吨以上,市场竞争加剧,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这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
    业内人士也明确提出,由于今年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有关方面在着重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把握钢铁新增产能,并在新上项目上体现出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取向。(中国产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