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保险报
高考刚结束,高考舞弊的报道已铺天盖地。自《中国青年报》打响湖南上千考生为加“体育特长分”而集体舞弊的第一炮后,海南、河南、福建、陕西等地在各种加分名目上的舞弊内幕,也被媒体相继揭露。
被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形形式式的高考舞弊到处有,也不是近几年才有,偌大的中国没一块地方是干净的。高考从一开始就不属于经济学语境下的最优制度。恢复高考至今已29年,其固有的弊端非但未见消解,反倒不断生出新的变种,故而要求对高考进行改革的呼声年甚一年。由于事关公平与正义,改革的呼声很容易在民间产生共鸣。
既然大家都主张高考要改革,有人、有机构、有大学就“打着红旗反红旗”——在改革的名义下,借机扩大机构、大学左右高考事务的发言权和寻租权。致使高考舞弊年甚一年,旧病未除新病再添。
陆续增添的新病包括:“三级”(国、省、市)三好生加分,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买分、藐视公正的电脑录取、保送及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试点。眼下,除自主招生尚未曝出舞弊丑闻外,其他上述所谓改革举动,这些年无不大量出现寻租舞弊现象。自主招生也并非“洁身自爱”,而是此玩意儿才开张,其舞弊被曝光是迟早的事。
从1977年开始的高考最大的特点是统一,作为国家行为,其最大的固有弊端有两个:其一,各省的录取分数线不同,全国考生“同分不同价”;其二,高教资源分布的不均等,遭致省与省之间资源享有的极不平等。前一个弊端,集中表现为考生录取时竞争起点不平等;后一个弊端,则首先反映为省与省之间高考录取率过于悬殊。
尽管高考的固有弊端显见,危害不轻,但还有比此更大的危害——这就是某些机构和大学,包括某些时评家跟着瞎起哄所鼓吹的取消高考,扩大自主招生范围,并最终实现全国高校自主招生一说。试想,一个以“灰黑”为主色调的社会,在产生“灰黑”的制度土壤未能铲除之前,贸然取消高考,那还不乱成一锅粥。果如是,那些家长无权、无势、缺钱、缺关系的考生,纵然其高考成绩不赖,其想要获得目前尚相对公平的录取机会恐怕就更不易了。
在没有那些加分、保送、自主招生之类的所谓高考改革之前,原有的高考制度同样存在开后门的机会和空间,开后门的也不在少数,但作总体评估,其危害程度终究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假如一旦将高考取消,局面势必立即失控。如是说,我易被人误读反对高考改革。恰相反,我是加快高考制度改革坚定的鼓与呼者,只是我所认定的改革与眼下的所谓改革不同。我主张:
一、先对此项改革实行否定之否定,取消一切加分、保送、自主招生之类只能扩大寻租刺激舞弊蔓延的所谓改革新举,退回至高考制度的原生状态。考生只凭考分竞争录取,原有的相对公平才有所保证。
二、高考改革不是修修补补,其终极目标是取消统一高考。但实现此目标,功夫在高考制度之外——着力于推进高教体制改革。晚清末年,实在顶不住了,老佛爷不得不“下诏”废除科举。到民国,虽有少量国立大学,但高等教育以民办为主。当年的大学因有大师而谓其“大”,因思想学术自由谓有容乃大的“大”,它既不是“准衙门”,更不是“思想阵地”,因此,它的办学是自由和自主的,所以它有足够的自律能力确保自主招生。有事实为证,民国数十年,即便国立的北大、清华,有谁听说在招生中弊案丛生乎?没有——要有的话,早就被某些人挖出来替今天遮羞了。可见,高考改革关键在于弃半个多世纪来高教官本位,还其民本位。这一条做到了,高考制度不改也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我知道,利益一旦“既得”,意味着被固化。可能的现状是,各种名目的高考改革会越来越多,舞弊成为常态。依现状,还高教以民本位更属奢望。但做不到是一回事,识别真假改革是另一回事。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