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重新为CEPA定调
从3.2%到8.2%的GDP增长,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助力让香港经济在三年后的今天回归高点。
借CEPA签署三周年之际,内地有意再次扩大对香港的经贸开放。 昨天,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以答记者问的形式,率先勾勒出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全景蓝图。除了服务贸易外,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当下的热点问题都被列入两地的合作轨道。
香港失业率:8.6%到4.9%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三》昨天在澳门落笔,对于同样翘首以盼的香港,商务部至今未给出明确信息。但在6月29日,香港迎来CEPA三周年庆典前后,中央为港送上“大礼”似乎已经成为惯例与共识。
据廖晓淇透露,至2006年3月底,内地进口享受零关税待遇的港澳货物总值4.94亿美元,税款优惠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而对于香港,“自由行”等措施则直接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复苏。自2003年7月实施“个人游”后,内地陆续开放44个城市“个人游”,覆盖人口超过2亿人。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周梁淑怡日前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去年访港的内地游客超过1250万人次,其中仅内地游客在港消费就有400多亿港元。
相比GDP的大幅增长,香港的失业率则大幅下降,从2003年最高峰的8.6%下降到今年3至5月份的4.9%。
早已超出“贸易”范畴
港人对CEPA的信心和统计数字一起扶摇直上,而“更紧密的经贸关系”也就被不断赋予着越来越多的内涵。
2004年和2005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安排>补充协议》和《<安排>补充协议二》,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内容。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完结,香港坐享的CEPA“时差优势”可能会有所减退,但两地寻求合作的方向似乎早已超过了“贸易”范畴。
廖晓淇昨天透露,两地未来将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上取得突破。在知识经济热潮的席卷下,内地至今仍在形形色色的知识产权纠纷中苦苦挣扎。
而在节约利用能源、环境保护等内地广受诟病的方面,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也将带来双赢的结果。
CEPA并非“权宜之计”
面对亚洲经济危机的冲击,CEPA助推香港经济走出低迷,但商务部显然并不认同CEPA是“权宜之计”的说法。
廖晓淇昨天表示,事实上,CEPA已经成为应对区域经济合作挑战的必然选择。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其成为各国和地区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截至2006年3月,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已达340个,其中有80%是在过去10年里建立的。
CEPA已经接受了三轮世贸组织审议,并于2006年3月通过了审议。这条紧密连接两地经济的“丝帕”将继续成为香港经济“起飞”的引擎。
晨报记者 刘映花
新闻链接
39亿零关税港澳货物输内地
据新华社电 CEPA实施近3年,从港澳输往内地的零关税货物总值约达39.5亿元人民币,税款优惠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的资料显示,内地与香港、澳门分别于2003年6月及10月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根据CEPA及其后的补充协议,内地与港澳逐步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内地于2004年1月1日起对部分原产于港澳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同时取消对港澳产品的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关税配额。自2006年1月1日起,内地对原产于港澳的产品全面实行零关税。
截至2006年5月底,港澳发证机构共收到原产地证书申请1.38万份,签发了1.32万份原产地证书,货物离岸价总值为46.4亿港元。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