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利率上升?
是通胀数据而不是美联储在推动利率上升
本报记者林纯洁发自上海
在美国,过去几周的数据多少显示了通胀压力的上升,但是比数据本身更吸引目光的却是美联储官员的不断登台亮相。 其中有主席伯南克,刚刚被任命为副主席的科恩、强硬派代表、美国圣路易联邦储备银行总裁普尔……
市场聆听着美联储政要的每一句话,希望从中找出他们对于通胀看法的线索,而金融市场也随之起起落落。
投资者对于美联储的关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周前美国股市出现了两个股市见底的重要指标:在周四上涨股票的成交量几乎占到全日成交量的95%,同时那一周内部人士的卖盘与买盘比率上周跌到了4:1,为两年半的低点,在以往,这些指标往往意味着股市的短期触底反弹。
但是美联储官员强硬的谈话却让投资者坚决地卖出股票。截至上周末,美国股市已经连续三周下跌。
美联储对于通胀态度强硬意味着可能利率将会大幅提高,高利率将会拖累经济增长,对于股市肯定是利空!
逻辑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却可能搞错了一个环节,即:是美联储推动利率上升还是通胀本身?
经济的全球化过去几年一直在打压通胀,但是目前这种效力正在降低甚至已经开始反转。英国最近公布的数据就显示,除飞机以及能源外的进口物价出现了10年以来的首次上涨。发达国家可能已经发现,他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将不仅仅是廉价的产品,可能还有通胀。
如果通胀压力高企(不仅仅意味着核心通胀水平已经出现了大幅的上扬),那么利率升高将是必然,因为没有一个央行希望在通胀失控后再采取行动。
一种反对的看法可能是,高利率对于经济可能造成的伤害将会对央行的行为造成影响,不过这种看法听起来却更像是对央行的专业性和信誉的怀疑。因为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新西兰开始,大部分央行已经将通胀视作是唯一的货币政策目标。
就像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上周三表示的:如美联储一样,欧洲央行只对维持欧元区平均通胀目标负有责任。美联储当然也不例外。
就如摩根大通外汇分析师派特森说的:“央行决策者今日的目标是树立其对抗通胀的信誉,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推动利率上涨的是通胀,可能我们给自己找了过多的麻烦,因为通胀本身远比美联储官员阴晴不定的脸容易看清。
首先这可能会使我们的分析变得简单,因为通胀压力具有趋势性,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消除。而我们也不会在市场过多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而我们所关注的东西还是要回到经济的基本面上,富有戏剧性的是,但我们极力绕开美联储官员言论的时候,我们却开始与他们关注同一种东西。而这些基本面方面的内容,在美联储每年8次的褐皮书上都有涉及。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对于目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在何时结束我们就自然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通胀压力消除的时候。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