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称西藏将借此形成优势产业,拉萨市称青藏铁路通车试运营准备就绪
一辆写有“雪域神舟”的铁轨测试车停靠在当雄站,这列测试车往返在青藏线上,对沿途铁轨进行频繁测试,以确保铁轨将来的正常运营。本版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陈杰
当雄藏民将依靠铁路致富。
本报讯拉萨市政府新闻办昨日上午召开拉萨市青藏铁路通车试运营新闻发布会。副市长许成仓表示有关青藏铁路试运营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此前,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青藏铁路将造福西藏沿线人民,改变西藏高物价现状。
许成仓副市长在发布会上介绍,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拉萨市委市政府承担了6项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包括柳梧大桥南桥头至拉萨大桥公路改扩建工程、通站路市政工程、拉萨火车站公交枢纽工程等,总投资为1.19亿元,已完成投资1.17亿元。柳梧大桥南桥头至拉萨大桥公路改扩建工程、通站路市改工程已全面竣工。公交枢纽站等已完成主体工程。当雄火车站路已具备使用条件。
发布会上,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拉萨市目前共有旅游定点车辆1157辆;公交车87辆,市内中巴580辆;出租车有1160辆,长途客运车辆130辆。
住宿设施方面,全市有四星级住所1家,三星级17家,旅游涉外饭店43家,至少有18513个床位能解决游客住宿。
6月22日,拉萨市组织300余人、100余辆车开展了迎接青藏铁路试运营实战演练。
拉萨气象局开辟了“旅游气象专家热线”人工台及“12121”全国气象咨询电话,并公开了拉萨旅游咨询电话。
近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青藏铁路的通车将扩大西藏劳动力需求,给当地农牧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铁路每吨公里0.12元的低廉运价还将改变西藏高物价现状。
向巴平措认为,青藏铁路的通车还将提升西藏的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封闭的环境,造成西藏的牦牛、青稞、油菜等特色农牧业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青藏铁路将使西藏拥有大运能全天候的运输通道。
(综合本报记者新华社稿件)
羊八井沿着铁路城镇化
青藏铁路养路巡路等工作让当雄县牧民直接获利
当雄,藏语意思为“选择出来的好地方”,距拉萨市仅有160余公里,是青藏铁路必经之处。22日,记者来到这个“拉萨的北大门”。青藏铁路给这里大量以放牧为生的藏民带来了致富的新机会,当地一位乡长告诉记者,他们乡从青藏铁路一年挣到了15万。
羊八井站边建满小楼
当雄以美丽的圣湖纳木错著称,从当雄县火车站到圣湖纳木错只有60公里的路程。22日,记者在纳木错看到,这里已经建起了不少的小旅店与茶室。在当雄著名的地热之乡羊八井镇,火车站就建在镇政府边上,两边建满了两层小楼,还有不少正在建筑中。
“等火车通了后,我们都要开小店。”建房的藏胞尼夏说。
“在我们的安居工程规划中,有意把老百姓们往铁路与镇政府靠近,进行城镇化。”羊八井镇李镇长说。
龙仁乡护路一年挣15万
当雄县龙仁乡乡长扎西说,龙仁乡藏民都以放牧为生,人均年收入2791元。这还包括退牧还草以后的饲料补贴。2004年与2005年,乡里组织了700多人次为中铁15局务工,全乡从铁路上挣到了15万元以上。
“大家不光挣了钱,还学到了劳动技能。铁路完工后,村里还选了13名优秀青年,到县里培训后当了巡路员,每个月可收入450元。”扎西说。
不光在当雄,记者沿途发现,整个青藏线附近的老百姓都可从铁路上得到好处,铁道设计一院格瑞公司雇用了大量的当地藏胞从事青藏线的生态维护,在铁路线的护坡上种植高寒植物披碱草、老芒麦等。“现在维护是40元到50元一天,当初种草时,有80元一天呢。”
格瑞公司现场指导包存彪说。
“整个青藏线,旅游会增加4万人的就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要达到12万人。”青海省旅游局市场处方明处长称旅游产业可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相关部门估计,铁路沿线的铁路维护、生态恢复、运输服务可提供2600人的直接就业,还可以间接就业3.1万人。
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西行快记
纳木错边的牛头经济学
纳木错的藏语意为“天湖”,据相关资料,其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约33米以上。
因为深,所以湖水呈深蓝色,像整块的蓝宝石,远处的雪山像是水晶簇。一只鸥鸟悠闲地从湖边飞过,落在一只挂着哈达的牛头骨边上。我上前拍照,记录下这文明与自然的绝美组合。
不想一边突然跳出一个藏族大姐吓了我一跳。她对我称要收费二元,因这个牛头骨是她放的,就是给游人当摄影道具的。乖乖掏钱之余,我不禁感叹,当地人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已经到了相当高度。回过头去,在湖边的高地上,有上百家各式帐房,除了茶馆旅舍,都是经营骑马、骑牦牛的流动户,所幸经过当地政府的迁移,已不影响一池湖水的整体美。
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一线故事
制度规定“涂脂抹粉”
青藏线施工高寒缺氧建设队伍中“趣事”不少
据新华社电在青藏线建设工地的一些“趣事”,让我们感受到高原施工的不易。
成群工人“涂脂抹粉”
男人随身带化妆品,是建设工地常见的事。青藏高原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地区的几倍,空气干燥,必须随时涂抹防晒霜。墨镜、唇膏、防晒霜是上青藏线必须随身配备的“三大宝”。各建设工地都制定了一项制度,职工每天上工前必须“涂脂抹粉”,戴上太阳帽,涂上防晒霜,抹上唇膏。就这样,工地上一群大老爷们对着镜子“涂脂抹粉”,成了高原上一道独特风景线。
边干活边蹦迪
在青藏铁路最高段———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施工,工人们要头戴棉帽和风镜,脚穿军靴,身着羊毛皮衣、皮裤,里边再加两层毛衣。就是这样还冻得受不了,工人们经常把汽车上的喇叭打开,跟着节奏蹦起迪斯科,当然不能太剧烈。
玩不成“脑筋急转弯”
中铁十八局一建设项目部有一次给职工过集体生日,大家唱起了《青藏高原》,突然间一名职工晕倒在地,马上被抬到医务室治疗,插上氧气管后,才慢慢苏醒过来。原来是因为缺氧。在高原开“脑筋急转弯”,大部分人也难以适应。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