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楼子”的原始储粮方法对鼠害、雨雪侵蚀无能为力
老鼠在储藏玉米的堆垛里“为所欲为”,这样的粮食,您吃着能放心吗?
"让老鼠这样糟蹋粮食太可惜啦!再说,这不很容易造成疾病传染吗?"记者感慨道。
近日,记者在辽宁主要产粮区的铁岭地区农村采访时,在一家农户散堆在院落地上的玉米垛里,亲眼见到了小老鼠在里面"安居乐业"的情景。
扒开玉米穗垛,一些被老鼠啃咬过的玉米穗只剩尖儿上还有一点点粒儿,咬坏咬碎的玉米粒到处都是。用手掰开玉米堆下层的玉米穗,本是白色的玉米骨已经变色,有的变灰,有的已经变黑。
"谁家都这样。老鼠糟蹋点粮食,常事!千百年来都没法子变!"这家农户的主人则对此很不以为然。
据记者了解,在我国这样的农业大国中,自古以来,农户储存粮食一直都在延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原始方式,霉变、鼠害随处可见。有关专家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国农户储粮方式正面临一场大变革。
是孝敬?是守旧?--老祖宗储粮办法千年没变"面容"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主要产区在东北地区。而东北所产玉米总量的70%要在农民手中储藏3个月甚至长达1年的时间。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摸清东北平原玉米产区农户储粮现状,去年曾对辽宁、吉林两省内,分布在16个县(市)的500多家农户进行了详细调查,其结果令人十分担忧。
调查表明,辽宁、吉林农户全部还都是一成不变地在沿用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原始方式储藏玉米。主要是3种办法:
一是地面散堆,俗称"打地摊"。
农户们把收获后的玉米穗,直接堆放到自家院子的地面上,也有的在地上简单铺一层砖、秸秆或木板等物品,但都是在把粮食就地堆放。
据科研人员调查,采用这种原始简单的露天地面散堆方法的农户,其总量占到辽、吉两省农户总数的30%。
二是"玉米栈子"及"玉米楼子"。
"玉米栈子"是指用一些木条或者秸秆围成的一个长方或圆形的空间。"玉米楼子"比"玉米栈子"高级点儿,一般高出地面2米左右,好似一座阁楼。但也都只是把玉米简单往里一放便了事。大约还有近50%左右农户在沿用这种老方法。
三是房顶散堆,还有拴"吊吊挂"。
农民把收获的玉米穗放到自家房顶上散落堆放;或者一穗儿一穗儿地拴上"吊吊挂"――把玉米穗高高地吊着挂起来。调查显示,20%的农户在用这样的老方法。
无论是采用哪一种传统的储粮方式,都是任凭农户散养的鸡鸭、驴羊和飞禽随意啄啃,任凭老鼠糟蹋,一点法子没有。
在现场拍的照片上,人们可以生动地看到,"打地摊"粮食的堆儿里,老鼠絮窝产崽,咬食污染。不但造成粮食严重损失,还极容易造成疾病传染。
特别是"打地摊"方式,雨雪直接浇到里面后,马上就渗到了地面的玉米穗上,导致玉米粒表面霉斑和变黑的现象严重发生。
更有甚者,农民卖粮时,常常是将这些发霉长毛的玉米,经简单地晾晒,就将这些霉变的玉米混杂在好玉米中同时出售给国有粮库,危害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