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在经济上最划算,在政治上也最安全。加上中国能源市场大,因此也是最稳定的市场。而如果失去这个市场才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俄政治经济学家舒别尔强调说
    本报特约记者 臧文茜 发自莫斯科
    随着中国“俄罗斯年”大幕的揭开,中俄两国从中央到地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尤以能源领域的合作引人瞩目。
    而且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在能源供应方面真正获得了俄罗斯无论是时间、数量,还是稳定性方面的正式承诺。
    天然气合作双管齐下
    据俄罗斯联邦工业与能源部新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1~5月,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2841.4亿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其中,仅国有的天然气工业公司就开采2376亿立方米,占俄罗斯总产量的84%。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下称“天然气公司”)下属的天然气出口公司开发部经理比留林日前表示,关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协商完毕。在今年3月21日天然气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下称“中石油”)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备忘录中已经注明了关于供货日期、供货量、路线(东线和西线)和定价公式形成原则的基本协议。天然气公司拟从2011年起,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出口至少300亿~400亿立方米天然气。
    该天然气管道被称为“阿尔泰”管道。根据协议,天然气公司将铺设总价值为100亿美元、分别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出发的两条天然气管道。“阿尔泰”管道设计全长2800公里,将位于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和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接起来。该条管道在中国新疆境内将和“西气东输”管线相连接。经过“西气东输”管线,天然气将可被输往上海。
    包括政府总理、杜马议员以及各级市政机关领导在内的阿尔泰共和国领导层均全力支持在其境内铺设“阿尔泰”天然气管道。他们认为,“阿尔泰”管道能为阿尔泰山区经济吸引资金,以保障发展新生产、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加速村镇煤气化,且有利于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从根本上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罗斯石油公司总裁博格丹奇科夫也于3月22日表示,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除西伯利亚之外,在“萨哈林1号”框架内供应给中国东北的天然气量将可达80亿立方米。
    对于俄中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国家杜马能源、运输和通信委员会负责人亚泽夫用一句话作出概括:“俄中天然气合作前景广阔。我相信,俄中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必将成为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桥梁。”
    电力合作分三步走
    中俄电力合作始于十几年前,但真正开始深化合作是从去年。
    2005年7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统一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并就输电方式、规模、定价原则、进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按中国发展核电站的计划,今后15年至少要修建30座核反应堆。而江苏田湾核电站第一期工程为中俄今后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开展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双方合作计划,中俄电力合作拟分三步走。一是从俄罗斯远东电网向中国东北黑龙江电网送电,送电规模为600兆到700兆瓦,年供电量36亿至43亿千瓦时;二是到2010年,开始通过正负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从俄罗斯远东电网向中国辽宁省电网输电,输电功率为3000兆瓦,年供电量为165亿至180亿千瓦时;三是2015年以后,开始通过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从俄罗斯远东电网或东西伯利亚电网向中国东北或华北送电,输电功率为6400兆瓦,年供电量在300亿千瓦时左右。
    据俄罗斯电力专家详细测算,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水力和火力发电站都富余发电能力,这一地区约700万~1000万千瓦时的电力没能得到利用。因此,俄罗斯对中方出口电能的重要战略是发展500千伏~1150千伏的跨系统输电。
    石油流速会越来越快
    今年4月28日开始,俄罗斯输油管道泰纳线开始铺设,中国无疑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
    “管道首先通往中国大庆,但是我们也将建管道通往纳霍德卡。向大庆输出石油,俄罗斯可以实现原油出口路线多样化,把石油卖到整个亚太地区,从而避免俄罗斯依赖单一石油客户的局面。”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直言不讳地说。
    俄媒体也指出,中国是亚洲最大的能源需求市场,自1993年起,进口总量正逐年攀升。俄罗斯需要这样一个持久而稳定的石油市场。俄罗斯希望通过一条石油管道激活沉寂多年的远东沿太平洋地区的繁荣。
    同时,泰纳线也是对中、日、韩甚至大洋彼岸美国的兼顾,使普京的远东战略得以深化。而且,如果泰纳线干线于2008年顺利完工,西油东输,加上远东不断增加的石油,不仅能满足远东对原油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提升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还能扩充俄东部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合作的资本。
    据东西伯利亚铁路公司新闻处提供的资料,从今年初开始经过外贝加尔斯克向中国输出的原油量大大增加。第一季度通过这一通道运输了171万多吨,比去年同比增长了53.5%。预计东西伯利亚铁路公司2006年能向中国输送1188万吨原油。
    另外,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罗斯石油公司目前也正积极进军中国能源市场。公司还计划2007年末之前在中国建成加油站连锁网络。届时,中俄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得到扩展和深化。俄罗斯专家指出,可以预见,随着中俄两国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和经验的积累,从此以后,俄罗斯向中国的供油速度会不断加快。
    由点及面风险共担
    今年以来,俄方首先提出了和中方在能源领域深化合作,并在中国开展石油炼化和销售的构想。尤其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本月20日成功收购俄罗斯秋明-英国合资公司(TNK-BP)辖下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股份一事,无疑也是该合作构想内容的一部分。
    对此,俄政治经济学家舒别尔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是从俄罗斯方面来说,在与中国的能源合作问题上已经不满足于下游企业零星的点式合作,而开始转由大型项目由政府出面,大规模铺开的上下游兼顾的全面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合作的成功,更能加快项目的实施。
    俄罗斯学者鲁巴诺夫也指出,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既能达到彼此共赢的目标,又能实现中俄两国从“现有的以贸易为中心的合作模式转为生产和加工”的实质性突破。中俄能源合作现已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在不断拓展,正在从一般贸易逐步向生产合作与相互投资方向发展。
    俄罗斯工业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谈到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意义和前景时也曾表示,中俄能源合作已经不仅仅是买方和卖方的关系,而应该致力于风险共担,致力于降低全球能源风险。
    能源出口战略东移,并不是俄罗斯的权宜之计,而是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
    舒别尔算了一笔账:如果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占到其出口总量的20%~30%,那么就可摆脱对单一进口商的依赖,在与欧洲就新的天然气项目进行谈判时,立场不仅可以更加坚定,态度不仅可以更加强硬,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释放西方对俄罗斯造成的能源压力。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因此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和天然气在经济上最划算,在政治上也最安全。加上中国能源市场大,因此也是最稳定的市场。而如果失去这个市场才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舒别尔强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