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湖南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谋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湖湘文化特色,努力使湖南的文化产业成为全国最活跃、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湖湘文化底蕴的特色产业,到2010年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按照"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到"十一五"末,力争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过600亿元,占GDP的7%左右。本文拟在分析当前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论证和分析未来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和发展前景,探究湖南省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思路,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一、湖南文化产业在全国的位次及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
    湖南作为中部大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省委省政府领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到文化的事业与产业双重属性,早在1989年省委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上,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90年代以来,全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湖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强省战略。"十五"时期,政府又制定了《湖南省文化产业2001-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整体目标、发展方向、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同时出台了《关于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湖南省"十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三个重要文件,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随着文化产业各项改革的深入,湖南出版集团、广播影视集团、报业等6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打造了湖南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体制改革使湖南省的文化产业焕发了发展的生机活力,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一)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到 200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71.08 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2%,比2000年提高1.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7.3%。从文化产业九大层次看,核心文化层举足轻重,外围文化层发展迅速,相关文化产业层初具规模。2005年全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实现增加值78.15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8%;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84.40亿元,占31.1%,整个文化服务占文化产业的比重达到59.9%,文化服务是湖南文化产业的主体产业。以从事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108.54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1%。
    200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82.8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2.2%。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956个,法人单位资产466.93亿元,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77.58亿元。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跻身全国前列
    2004年湖南省GDP位居全国12位。从全国对各省文化产业核算的增加值数据看,2004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国第8位。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湖南和河南九省市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3%。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2%,湖南省为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低于经济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福建,在中部地区位居第一位。
    (三)文化产业核心区域和核心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
    "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适应加入WTO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完善了结构、提升了档次,逐步形成了"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经过几年的努力,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的积聚效应、以"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产业带的开发带动效应,以广电、出版、报业、娱乐为"四轮"的驱动效应,初显成效,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强。
    1、核心文化区域---长沙凸现文化产业高地效应
    长沙利用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快发展媒体传播、出版发行、卡通动漫、文化旅游、文化休闲、文博会展、文化体育产业,突出打造传媒产业、人文旅游、文化休闲三大最具潜力的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了出版集团和出版物交易中心,创建了全国卡通创制及相关产业的龙头基地,并向着打造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 方向努力。"十五"期间长沙文化产业凭借快于全省平均增速的速度迅速发展, 2005年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7.2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9.7%,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4.3 %。
    2、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产业带初具规模
    湖南省京广线以名山、名水、名楼、名人为开发重点,打造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潇湘流域以县域文化资源为开发重点,打造以湖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大湘西以名山、民俗为开发重点,打造以自然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带,经过几年的建设,湖南省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已经具有一定特色。 2005年"一点一线经济带"的六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14.6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9.2%;大湘西的张家界(行情,论坛)、怀化、湘西自治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11.47亿元, 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4.2%, 其中:2005年张家界(行情,论坛)的旅游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占其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2.4%,占全省旅游文化服务业增加值的16.5%。
    3、广电、出版、报业、文化休闲娱乐在全国形成湘军系列,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
    湖南省加快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艺等主导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精心培育了金鹰节、动漫城、卫视台、数字电视等媒体产业链,"出版湘军"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如增长额和增长率均居全国前8名,一些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5位,湖南出版集团连续4年入围中国最大企业500强,湖南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报刊经济迅速增长,品牌效应正在形成,《体坛周报》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2.57亿元,发行和广告均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刊5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行量最大的体育类报纸;"电视湘军"在全国声誉鹊起,先后诞生了《还珠格格》、《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和《汉武大帝》等鸿篇巨制,《晚间新闻》、《快乐大本营》、《背后的故事》、《超级女声》等在全国形成了品牌优势,其中"超女"的影响力不仅辐射全国,甚至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以歌厅文化为代表的娱乐湘军蜚声省内外,仅省会长沙就拥有大小歌厅、酒吧、演艺吧等演艺场所4000多家,每天吸引40万人,每年经济收入达20多亿元。2005年广电、出版、报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的增加值合计达到144.7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3.4 %。
    (四)卡通、动漫产业领跑全国同业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湖南具备了良好的卡通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拥有国内第一个卡通原创驰名商标"蓝猫",以及"虹猫"、"山猫"等一系列原创卡通形象,拥有动画研发、制作、出版、发行、教育和传媒机构共18家,年产动画片1.5万分钟,年产值13亿元。湖南卡通产业拥有原创、先发、人才、科技和品牌五大优势,已基本形成从动画原创、制作、出版、发行,到衍生产品生产、动画教育、媒体播出等较为完整的动画产业体系,并先后与境内外21家单位展开了合资合作,成为全国最大的动画原创基地,动画从业人员占全国一半以上,动画生产和播出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五)一批骨干文化服务企业已经形成,对财政增收贡献增强
    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在经营性服务业企业中,全省从业人员在500人及以上的有5家,资产和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分别有31家和10家,营业利润在1千万元以上的单位有20家。这些单位多为广告、传媒、电视网络公司、出版和报业集团、影视制作等骨干文化企业和集团化经营单位。
    二、湖南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的可行性分析
    (一)从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看,湖南实现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对湖南在中部崛起具有战略意义
    1、文化产业对其它产业发展的影响带动作用强。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广泛的密切联系。我们从湖南投入产出表中的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从上表的影响力系数可以看出,湖南主要文化产业部门的平均影响力系数为1.024,大于1,高于各产业的全社会平均影响力,说明文化产业整体上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实现文化产业强省战略对湖南在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预计"十一五"末期湖南文化产业将成为占经济总量5%以上的支柱行业。
    根据湖南"十一五"期间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的目标为GDP年均增长10%左右,GDP总量达到10000亿元以上。2005年湖南省GDP已达到6511.34亿元,如果按"十一五"规划GDP年均10%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10年湖南省GDP总量将达到10486.58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按62%的消费率、39.5%的投资率、-1.5%净调出计算,到2010年最终消费将比2005年增加2464.94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增加1567.17亿元,净调出减少56.87亿元。
    最终需求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利用湖南省最近年份122×122部门投入产出表,可以从最终需求诱发系数分析得出消费、投资、净调出对文化产业产出的拉动。这一系数表示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部门的产出额。用公式表示:
    K=[I-(I-M)A]-1*[(I-M)S+E]
    式中S为最终使用结构系数列向量,M为调入系数对角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E为调出结构系数列向量。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最终消费、投资、净调出分别增加一个单位,文化产业总产出将分别增加0.1464,0.0847,0.0634个单位,即如果最终消费,投资、净调出分别增加100亿元,文化产业总产出将分别增加14.64、8.47、6.34亿元。根据湖南投入产出表最终需求诱发系数测算,到2010文化产业总产出将比2005年增加490.01亿元,增加值比2005年增加259.71亿元,预测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30.7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1%。作为一个产业如果能够占国民经济总量的5%,那么这个产业基本可以称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美国媒体娱乐业年出口达900亿美元,文化产业成为与军事工业并驾齐驱、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其中有72家属于文化产业,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等。韩国也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国外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湖南省的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只要湖南省以国际的视野来谋划和推进湖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湖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拿到国际大背景下比照和审视,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未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十一五"湖南实现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跨越具备有利条件
    1、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未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黄金机遇期
    人类社会发展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从经济到文化,以及从文化到经济的过程。综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的观点,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可将经济发展归结为以下5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文化的发展特点。
    第一阶段: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这一阶段是传统文化阶段,以脱离大众的精英文化为标志。
    第二阶段:以工业为基础的经济。这一阶段是从传统文化到商业文化,精英文化通过媒介技术和文化市场来传播。
    第三阶段: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这一阶段是从商业文化到文化产业,将商业文化建立在大众传媒的基础上。
    第四阶段:以知识性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从文化产业到内容产业,传媒汇流引发产业重组和整体格局变化。
    第五阶段:以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这一阶段是从内容产业到创意产业。
    从湖南省产业结构所处阶段判断,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湖南省已经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阶段。从经济与文化的对应关系看,文化市场正在形成,现代商业传媒业正在迅速发展普及。湖南省的城市也正处于从商业文化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而且省会城市长沙从一定条件上将具备了发展内容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条件。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后发国家完全可以利用产业发展的"逆向整合"规律,在国家产业政策的主导下,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方面韩国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处于以服务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发展时期,其利用数字技术依托宽带网为基础的现代传媒业,使文化产业迅速向内容产业升级,网络内容产业、手机内容产业、影视剧走向世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逆向整合。世界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为加快各国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湖南省文化产业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将有利于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低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自我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对文化的需要来实现。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 ~3000美元之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40%是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2005年,湖南省人均GDP已达1273美元,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35.8%,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52%。估计到"十一五"末人均GDP可达2278美元左右,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会下降到30%左右,恩格尔系数将会下降到40%左右。因此,"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处于发展最快的时期。
    3、文化体制改革将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一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因。湖南省的文化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步发展,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文化领域逐步从事业形态向产业形态转变。从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2005年试点基本结束,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这将推动文化产业更加面向市场,目前存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有望得到改善,将焕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4、农村文化消费条件改善,广大的农村市场文化消费水平将提高
    2005年底,中央发布了《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的意见》,提出要继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构建,注意开放农村文化市场。"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将狠抓农村文化建设,在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目标的基础上,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文化馆、站(中心),改善乡镇文化设施落后的状况,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作用。湖南省还将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实施流动文化车工程,面向农村、面向群众,不断扩大为农村服务的文化资源总量和规模。上述措施的实施,将预示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
    三、湖南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作为资本、以市场需求为产品导向、以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型行业。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适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而发展起来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国际分工的高端优势,集中全球绝大部分传媒手段,垄断文化内容的传播,输出文化资本,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占领全球文化市场,将其它发展阶段的国家纳入自己的发展轨道,形成全面优势。因此湖南省提出文化产业强省战略,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更是提高湖南经济软实力的需要。因此湖南省提出实现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意义重大。
    (一)抓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并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全省各级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
    充分认识文化在综合省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各级政府都要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中,并从资金支持、政策引导、综合协调等各方面给予扶持。
    (二)抓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份的重要内容。首先应按照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成立湖南省文化产业管理机构,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和调控、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打破条块分割、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其次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政事和政企分开,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三是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识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骨干文化企业成为文化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要切实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三)抓优势行业、优势地区发展,提高湖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文化内容产业,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形成以广播电视业为主体,兼营相关产业的现代综合传媒业。要加快文化信息运作数字化进程,建立文化网站;大力发展高科技娱乐设施和应用软件,全力推进文化产业的技术更新和改造,结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和城市总体建设,改造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场所;积极扶持和促进动漫游戏业、艺术品交易业、节庆会展业、文化经纪业、以及艺术教育与培训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产业、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健全产业链,加快产业集聚,要利用现代网络和媒体技术、节庆会展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和营销,使湖南省的文化产品能象"唐老鸭"、"超级女生"那样深入人心,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在文化产业优势区域发展方面,继续抓好区域带动战略的实施,努力把长沙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长沙要瞄准更高的目标,走文化创意产业之路,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同时引进社会资本,把长沙的文化产业广泛推向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在重点抓好湘江流域、大湘西、潇湘流域三条文化产业带的同时,各地应根据资源特点及市场发育程度,选择和扶持一批重点发展区域,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
    (四)抓文化产业集团建设,用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
    在继续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旅游业等四大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建设影视产业、出版印刷、出版物流和动漫制作等四大基地,加快培养壮大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产业集团,积极筹划和推动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体坛周报》组建传媒集团。文化产业集团要借鉴各兄弟省份的宝贵经验和国际上的成功运作模式,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科技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全国和全球的发展格局中。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紧紧抓住全球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重大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五)抓动漫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湖南省动漫产业要真正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必须要有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社会扶持"三轮驱动",打造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产业链。借鉴韩国政府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湖南省的动漫产业应该是在"政府积极扶持和强力推动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
    1、加快建立和完善动漫产业的规则和有关产业政策,特别是投融资体系和价格体系,已有的相关政策要积极落实到位。例如可以考虑将动漫企业视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有关优惠,在资金上要给予积极支持,特别对原创作品和品牌要加大保护和扶持力度,对原创动漫作品的制作播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
    2、组建由动漫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动漫协调机构,对于在动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协商和解决。
    3、逐步加快对小规模动漫企业的兼并进程,组建大型动漫集团。集中规模做大做强已有的"蓝猫"、"山猫"和"虹猫"品牌。
    4、开拓创新,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漫企业要逐步跳出动漫只为少年儿童服务的圈圈,要依托动漫产品的民族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传播功能,同时突出民族特色,打造品牌,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5、加大对卡通延伸产品的经营和销售。针对湖南省卡通产业目前的现状,赢利是当前几家动漫企业迫切需要的,而卡通延伸产品的经营和销售已成为湖南省卡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日本、韩国,卡通延伸产品的开发销售,也已成为主导整个消费市场的支柱,以迪斯尼的模式为例,它主要通过4个渠道获得收入:一是动画片制作,二是创办媒体(迪斯尼拥有56个频道),三是主题乐园,四是卡通延伸产品的销售,其影视制作的回报,80%以上来源于品牌延伸产业。
    6、建立动漫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动漫人员的制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推进动漫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六)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相组合的方式,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1、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可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文化事业建设费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引导资金 。对一些重大项目政府要进行引导和扶持,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同时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增加研究开发资金投入。允许社会和个人兴办文化艺术基金。
    2、逐步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加速发展。
    3、调整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制定差别税率、税金减免、先征后退等优惠政策,广开筹资渠道,支持文化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4、金融机构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