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百货引资谈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再过两天就可以给出确切的消息。”6月27日深夜12点多钟,刚下飞机的陈智声音略显疲惫。
事实上,从4月份以来陈智一直都在外奔波,频繁接触不同的投资机构,而此次北京的谈判对象既非上个月所传的新加坡某财团,也并非是最近传出的印尼力宝集团,而是一家马来西亚的投资机构。
引资遇挫
就在陈智四处为他的百货寻找新的婆家时,6月27日,一则关于“阳江铜锣湾百货、深圳华侨城铜锣湾百货和东莞铜锣湾百货3店联合招商”的广告在华南某媒体赫然登出。广告中说明“香港一上市公司已注资铜锣湾百货。”在招商热线中,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称阳江铜锣湾百货将在8月底重开业。
而根据陈智的说法是阳江、江门、河源等五六家经营不好的店已经交给店铺业主在做。铜锣湾百货店数曾一度达到20多家,除了这些经营不善的店铺,再加上正在筹备的八九家新店,铜锣湾百货用来出售的资产将达到13家店铺。
陈智表示:“如果外资机构要在国内拥有10家大卖场,至少需要5-6年的时间,铜锣湾的网点资源是为投资机构看好的。”因此,陈智给他多年苦心编织起来的百货网络定了3个亿的天价。
据记者了解,铜锣湾华发北店获得了京基集团共5000多万的高价,其中包括4000多万元债务和1000多万元现金。但是据业内人士称,华发北店是铜锣湾的第一家店,而且地处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商圈,也算是铜锣湾资质最好的店面。
在铜锣湾其他十几个准备大包出售的店面中,多分布在内地省会城市,甚至地市级三线城市,其店面资质良莠不齐。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一个月前洽谈进展顺利的新加坡财团经实地调研发现,铜锣湾百货的门店位置不理想,物业建筑硬伤较多,导致双方在收购金额上有很大分歧,收购计划已经搁浅。
6月25日,陈智在出席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时,几次向记者强调,目前进行的“不是收购,而是与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进行管理。”
据悉,铜锣湾百货很可能是增资扩股或者整体出售,这两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套现。
止血与输血
两年前,在国内“摩尔”还只是个时髦的新鲜词,陈智就已经在全国开展SHOPPINGMALL连锁店,并以国内“摩尔教父”的身份全国传播他的摩尔理念和理想。
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摩尔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回报项目,陈智在此过程中不能获得迅速扩张所需要的现金流。
而百货店成为维持铜锣湾全国庞大体系日常运转的“血源”。现在,铜锣湾摩尔网络已经达到了51家,比百货网络更加广泛完善。铜锣湾的未来肯定是要依靠更优质的资源和平台来支撑。“陈智此时出售百货,以摩尔网络为平台专做商业地产,是明智的选择。”该人士认为。
铜锣湾原计划将所有百货店一并出让,通过套现所得弥补百货业发展中造成的亏损,另一方面则为属下商业地产业务带来一部分流动资金。
“铜锣湾未来的商业地产将会以自己开发为主,包括商业周边的非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并且将原来租赁的商业物业回购,确保购物中心能长久稳定的经营。”陈智说。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