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上海某媒体发表文章,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沈群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教部副主任张京玉的名义,将“油炸方便面”与“致癌”联系在一起。此后,有关“方便面致癌说”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一说法究竟是以科学结论为依据的消费警示,还是某些企业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恶意炒作?一时间莫衷一是。
近日,中国食品行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科学论证后认为——
“油炸方便面致癌”子虚乌有
□经济视点报记者 宋家祥
6月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召开了“中国方便面安全问题高层论坛”。该论坛吸引了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发改委、卫生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政府部门及权威机构等众多的领导、专家。
论坛上,与会专家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油炸方便面致癌”的说法,参会的方便面行业人员更是对河南中旺集团关于其旗下品牌“五谷道场”的非油炸方便面在广告中打出“拒绝油炸、还我健康”的字眼提出质疑:该品牌涉嫌诋毁方便面其他品牌。
为方便面正名
方便面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是全球目前仅次于面包的第二大主食产品。2005年全球消费量约为857亿包,方便面因其具有“方便、安全、美味、优质、价廉”五大特征,自1958年发明至今,在近50年的时间里长盛不衰,受到全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韩国人均年消费79包,印尼52包,日本43包,中国人均年消费34包,为世界人均消费第四名。
在此期间,油炸方便面的工艺历经长期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现代工业特征,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已经迅速在欧美国家流行。
中国的方便面产业集中在我国中、东、西部内陆地区,是中国以粮食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中第一大工业食品。2005年产量为460亿包,形成326亿元产值的规模,对“三农”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其骨汤加工更将中国47%的动物骨类变废为宝。与此同时,方便面每年20%左右的增长率,也反映出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
针对某媒体提出的“高温油炸淀粉类食品含有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是致癌物质”的说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委托中国农业大学对2002年才被世界科技界发现的丙烯酰胺进行研究与检测。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胡小松教授介绍了中国农大近年对方便面中丙烯酰胺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油炸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品牌几十种方便面中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范围在15~80微克/千克,这与美国、欧洲、日本和卫生部CDC检测的数据基本一致。
丙烯酰胺的含量之所以存在一定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不同厂家原料的生产工艺的差异略有不同。非油炸方便面主要是采用热风干燥脱水,其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在50微克/千克左右,比油炸的还高近5~10微克/千克。以差异显著性分析,油炸与非油炸方便面在丙烯酰胺含量上不存在差异。
也就是说,油炸和非油炸方便面丙烯酰胺含量都是非常低的,所以从目前的科学显示上看,方便面是完全安全的。
利益驱动引出“致癌说”
媒体所谓“方便面含致癌物”报道中提及的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沈群副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论坛。
“部分媒体和企业为了达到炒作的目的,将科学研究报告断章取义进行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并得出与其近年研究结果完全相悖的结论,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沈群说,“面制品行业是食品工业中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度较高的行业,只有这样重视科学的行业才会是持久的,才是让消费者最为放心的行业。只要尊重科学,合理膳食,吃方便面不会有害身体健康。”
“公众科普是食品安全的基石,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费者知识的贫乏,是公众科普教育的缺失。尽管在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在上升,但‘啤酒甲醛致癌’、‘霉水饺致癌’、‘油炸方便面致癌’等依然层出不穷,几乎每一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及炒作,都在消费者中引起恐慌和震动。而在认真分析诸多‘事件’中,很多都可以看到商家背后的利益驱动。”全国政协常委、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中国总部主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潘蓓蕾指出。
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包括家庭自制及工业加工的众多食品中。“但是,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完全是两回事。判定这种物质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有个‘量’的概念,如果没有‘量’这一前提,就没有毒物的概念,更不能得出‘只要含有某种有害物就一定会致癌’这一结论。”卫生部权威的食品安全研究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吴永宁教授指出。
而卫生部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状况在2005年发布了预警的第4号公告,也指出油炸食品有可能致癌。针对该公告内容,吴永宁特别解释说:“卫生部公告预警的是油炸薯条,而不是所有油炸食品。丙烯酰胺正处于研究与跟踪之中,消费者不必为此恐慌。”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