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的工作是什么?他不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虽然财政部掌管印钞及制币;他不能主宰税政,虽然国内税务署在他手下办公;他没法增减预算赤字,尽管公共债务局隶属财政部。近年来,布什总统越来越多的经济决策,让内阁部长们几乎插不上手。 他的第一个财长保尔·欧内尔强力推进自己的政策后差不多被撵出了白宫,而斯诺除了推销别人的决策和吹嘘经济增长之外鲜有作为。 这或许是布什“三顾茅庐”才能请动亨利·保尔森的原因之一。 决策者保尔森 保尔森,带领高盛集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把对手摩根士丹利远远甩在后面的金融领袖,终于接受了财政部长的提名,并准备为此走上国会听证台。不少人对保尔森的选择感到吃惊,因为高盛总裁远比近乎虚衔的财长名至实归,更何况,保尔森是一个只愿意“钓大鱼”的实用主义者。 仍然与保尔森保持密切联系的一位校友说:“他以前就是一只斗牛犬,跟迪克·切尼年轻时候像极了。汉克(保尔森的昵称)是推销员中的推销员。”令人惊奇的旺盛精力和无比明确的雄心壮志为保尔森开辟了辉煌的32年高盛生涯、执掌了华尔街最受推崇的企业并获得高达7亿美元的净收入。 据高盛同事回忆,保尔森非常执着地“追求”当地最大的公司客户,如食品超市连锁店Sears和食品生产公司Kellogg。“他热爱追在那些‘大鱼’后面。”保尔森以前的上司、高盛前副主席赫斯特说,“他很擅长于得到他们的生意。” 与许多顶级银行家不同,保尔森虽然富有,却不爱炫耀。他是一个热情的环境保护主义者,闲暇时间宁愿与发妻去中央公园观鸟,或尽可能多地回到伊利诺斯州离父母家不远的小农场度日。 从某些角度而言,保尔森与欧内尔是同一类型的企业管家。他们同样强烈主张预算平衡(布什任内美国预算赤字创历史记录),同样不愿屈从上级压力。 保尔森慷慨地为2004年总统大选掏腰包,布什就收到了他10万美元的捐款。同时,他还是布什经常寻求意见的核心华尔街人士之一。不过,保尔森迄今与布什单独相处的时间仍然屈指可数,4月中旬他还谢绝了一次与总统共进晚餐的机会,原因是不想让布什误认为他将接受这份工作。一个多月后,两人终于在白宫官邸共进午餐,谈话长达两个小时,白宫办公厅主任博尔顿随后加入,三人继续长谈。 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保尔森确保了自己不会仅仅是总统经济政策的“推销员”,而且是重要的“决策者”,在布什内阁中的地位将与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相若。总统主要经济幕僚机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若干重要会议,将在财政部大楼里召开。 高盛人白宫情 与前几辈高级合伙人一样,保尔森深受高盛文化熏陶。在高盛人看来,服务公众与创造财富同等重要。自上世纪30年代,高盛高级合伙人悉尼·威因伯格开创了高管转任公职的“先例”,这已成为高盛集团的一个传统。讲述高盛公司史的《高盛:成功文化》一书作者利萨·安德丽琪说:“悉尼·威因伯格明确了一点:公共服务是更高尚的职业。” 迄今,高盛同事在美国政界星罗棋布,其影响力贯穿政、经两界。这不仅因为高盛的领导者表现超卓,令集团利润率达到40%的惊人高度,股价一路飚升,慷慨的红利计划让2.4万名员工中的数百人成为百万富翁;还因为该集团完美地掌握了当今世界相互关联的所有要素: 首先,高盛具有全球性的本质。分析师、银行家和贸易员是以产业而非国别划分工作条线。来自美国以外的收入很快就要超过高盛在老家所得。保尔森曾炫耀自己15年造访中国70余次,他还亲手制订种种复杂安排使高盛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成立合资债券公司高盛高华的外国投行,在美国财政部与中国打交道的关键时刻,这份简历看上去非常不错。众人看跌美元之际,美国需要一个人物与国际伙伴周旋,确保本国经济不会撞上南墙。 其次,高盛人奉行多边主义。加盟高盛仿佛加入一个华尔街教会,这里的团队高于个人。在其他公司,某个交易员或高管可以成为摇滚明星般的人物,但高盛会对这类明星蹙眉相向。数一数在曼哈顿背着高盛蓝色健身包的年轻银行家,就可以明白这一点,这样的团队秀在美国公司实不多见。 正是这种高度统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向心力促使高盛人前仆后继地奔往华盛顿供职,力劝保尔森出山的众人之中,就有高盛前高管、现白宫办公厅主任博尔顿的身影。 最后,高盛的高管,尤其是保尔森,奉行实用主义几乎到唯利是图的地步。他们一切以市场为中心,并不把政治当回事。 高盛的特质和文化对布什而言恰逢其时。全球经济已经变为一个互相关联的巨型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生存。布什班子在经济决策上的全球视角更加不可或缺,因为各国市场史无前例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贸易对手(比如中国之于美国)可能同时也是他的最大债权人(中国之于美国)。除了倚重他在金融界的经验、背景和声望,给现行政策当个优秀推销员,接近布什的人说,总统希望保尔森发挥比两位前任更广泛的作用,并成为经济问题的“首席顾问”。 佐利克弃政 就在保尔森得到布什总统的保证,并着手准备国会听证之际,另一名高盛同事却不无黯然地离开了白宫: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罗伯特·佐利克。据悉,他将重返高盛。 整个华盛顿都知道佐利克心仪财长之位久矣,却很少有人注意他去意生之亦久矣。“如果不能当上财政部长,佐利克将离开白宫”散见于华盛顿各大报端,但佐利克本人表示辞去副国卿一职并非由于没能当上财长。所以更好的理解是“如果能当上财政部长,佐利克将不会离开白宫”。 是什么促使他放弃“更为高尚的职业”? 佐利克最初在有关德国统一的“2+4谈判”中崭露头角,后来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亚太经合组织诞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建,都有他在幕后的出谋划策。1993年老布什下台后,他一度离开政府。布什入主白宫后,佐利克重返政坛,担任美国第13任贸易谈判代表。 佐利克是一位全球自由贸易的狂热鼓吹者。他曾说:“开放是美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媒体报道说,布什曾考虑把贸易代表办公室降格,但由于佐利克办事得力,为美国拓展海外贸易立下赫赫战功,该部门才得以保住部级待遇。去年初,布什宣布提名一直主管经贸事务的佐利克出任副国务卿,人们无不表示意外,也替佐利克感到惋惜,因为他原本有望角逐世界银行行长一职,却在布什的一纸任命之下,跑去给赖斯当副手,多少有些“自贬身价”。 一年多的副国务卿生涯之中,佐利克成为布什政府处理对华关系及苏丹达尔福尔地区问题的关键人物,这对一名副国务卿而言十分不寻常,因为该职通常扮演协助国务卿的角色,而非订立外交政策。去年9月,他提出中国应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从而重新定义了美国对华外交方针。不少学者认为,这个让中国翻译家忙乎了好几个月的概念将构成布什政府的主要外交遗产,其实质是将中国视为能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展开合作的伙伴,这一概念使美国可以影响而非限制中国的行动。佐利克认为,与其遏制中国,不如鼓励对方在全球参照美国机制行事。 佐利克并不孤单。在经济战线上,前财长斯诺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主张温和地处理中国贸易和汇率问题。格林斯潘2月1日退休,斯诺5月30日辞了职,使佐利克陷入孤军作战。在人事变动的同时,美国国防部向国会递交了年度中国军事报告,再次把焦点对准中国海军力量的增长,实质上重弹“中国威胁论”老调。但白宫似乎不打算让对华政策永远这么模糊下去。如此一来,佐利克用处已经不大。 前高官的华尔街缘 从政生涯不尽如人意的情形下,佐利克重返高盛不失为明智之举。据报道,他将出任高盛集团“国际副总裁”一职,提供全球战略建议。在此之前,高盛集团长长的外国前高官名录一直缺少一位至少是名义上的领袖。 早在保尔森决定接受财长提名之前,佐利克就开始了与高盛的接触,而保尔森令人吃惊地接受提名更加快了佐利克的工作谈判频率。首要的牵线人是保尔森第一军师、高盛董事约翰·罗杰斯。罗杰斯曾在里根和布什第一任期政府内供职,是高盛与华盛顿之间的第一“线人”,与佐利克曾在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手下共事。 在罗杰斯的眼里,佐利克精明过人,善于在谈判桌上抓住细节击败对手,甚至通过长时间的谈判拖垮对手。据说,他常拿着一本黄色便笺簿,不时用工整的字体将各种政策选择的利弊得失记下来,便笺簿每页都写得满满的。由于精于算计,熟悉国际政治经济的运作,佐利克赢得了“算术计算机”的称号。 日常生活中的佐利克看上去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甚至布什总统都不怎么跟他开玩笑。布什给内阁成员大都起了绰号,惟独佐利克没有。每次白宫召开内阁会议时,布什用昵称招呼其他阁员。轮到佐利克时,布什总是说:“喂,佐利克!” 不过,佐利克偶尔也会有惊人之举。《纽约时报》记者曾赶往佐利克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专访,结果大吃一惊:办公室一片狼藉,咖啡桌上堆满了杂志,四面墙壁上贴满了“小狗打扑克”的海报。据佐利克的助手透露,因常有世界各国的达官显要来拜访佐利克,佐利克把办公室搞成这个样子,就是为了跟那些人开个玩笑。 佐利克是布什政府最老练的外交决策者之一,与世界各国政要均有来往,不过他作为副国务卿的政治生涯远不如作为贸易代表来得引人瞩目。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期间,佐利克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更不用说他作为副国卿曾多次访华。由于中国对华尔街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佐利克与中国政府的来往又如此之密切,所以对与他接触过的高盛、美林等公司而言,他是极其诱人的争夺对象。似乎是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点,讨论重要人事决定的高盛董事会议利用周末在北京举行。 保尔森走向国会听证台,佐利克回到高盛集团,华尔街最富盛名的投资银行与华盛顿之间的旋转门转动,进出其间的两界精英托起了美国的强盛,续写着“伟大的博弈”。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