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百度这些搜索引擎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因搜索引擎而改变
Leonan是复旦大学广告系三年级的学生。“我几乎每天都上网搜索一些东西。 ”对于Leonan这代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搜不到的,大到时事新闻小到生活常识。Leonan说:“前几天BBS上说有人要结婚了,就有人想起查伴娘的起源,结果我上‘百度知道’一搜就出来了。”
曾小亮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他告诉记者:“每天都会上网,经常用到google,写文章时就会上网浏览一下需要的资料。比如,我要是写‘性骚扰’这个话题,就会先上网看看有关性骚扰的大量文章。”
Leonan和曾小亮都属于“搜索引擎一代”。“搜索引擎一代”的说法来自英文“google generation”。“维基百科”对它的定义是:“他们是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青少年,他们用google或者雅虎帮助自己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搜索引擎一代泛指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人群,他们难以想像失去搜索引擎的生活,搜索引擎不仅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助手,还成为了娱乐的工具。
搜索引擎成为这一代人了解世界的窗口,成为他们获得资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搜索引擎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这一代人搜集信息、整合资源的方式。
机械搜索≠学识渊博
搜索引擎在手,人们似乎瞬间变得无所不知、学识渊博了;而实际上记住的有效信息却并不多;与此同时,传统的“博闻强记”也面临着贬值的厄运——既然一搜就有,记它干什么?因此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网络时代无法产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师;人们变得有知识无见识、有知识无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喻国明教授认为:“网络时代人们的知识范围变广了,但是在深度上就会付出代价,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他又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对很多问题深入理解,而且有人也会利用网络进行挖掘事物的深度。”
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学者王鲁湘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自己不上网,也不用搜索引擎,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知识本身客观地存储在某一地和存在脑子里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记住了许多知识,不仅可以随时调用这些知识,知识本身还会发生碰撞、组合,而这些在电脑中、在网络上是不可能产生的。”
搜索引擎催生了新一代速成、高产的写手,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朱春阳说:“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搜索引擎造成了人的浅薄,但是搜索引擎确实帮浅薄的人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夸夸其谈的资本,使他们更容易伪装自己。”
搜索不能替代思考
搜索引擎看似使人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了信息,但是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朱春阳向记者讲起他最近指导研究生论文的经历,“研究生的11篇论文,引用的大量资料来自网络。”他对这种状况表示担忧。他认为网络上的东西并不完全可靠,“我自己的论文被网上转引就经常出错。”
朱春阳认为,学生依赖搜索引擎写文章影响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局限住了学生的视野。“网络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过于依赖网络搜寻信息反而会漏过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你搜索出了4万个结果,如果有用的是在第一万条呢?有可能看到这条信息吗?看到了那么多信息也未必消化得了。况且大量的资料网上都是没有的。”
朱春阳说,能够去图书馆阅读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功夫和深度,而在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傻瓜化、平面化了。但实际上,进行网络搜索也是需要技巧的。他说:“网上有许多专业的数据库,可以帮助你查到可靠的文献,这种专业的搜索技巧同学们也很缺乏。”
喻国明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现在媒介越来越多地渗入人们的生活,每一个公民都有必要学会正确、有效地获取、鉴别信息。”(实习记者 王晓洁)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