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信投资”),并且亲自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中信帝国由是诞生。
面对“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习惯封闭性思维的压力,1981年2月,中信投资为遭遇困境的国家22项重点工程之一——江苏仪征化纤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 从此形成筹资的“仪征模式”。1993年,荣毅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转回到政治家角色,中信商业帝国的权力移交到王军和魏鸣一手中。
规模庞大的中信集团,除了荣智健领衔的中信泰富在香港资本市场赫赫有名以外,在境内A股资本市场上广为人知的上市公司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海直(000099.SZ)、中信国安(000839.SZ),此外,中信银行也已经启动境外上市。而中信证券最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引人关注,也体现着中信集团对金融板块的新思路。
中信证券成立时间较晚,自营、委托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规模不大,因此避过了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老牌券商的灭亡命运,并且吞并了大过自己一倍的华夏证券,去年底将华夏证券改名为中信建投证券。然而,以丰洁美食宠爱的孩子,往往会消化不良。中信证券虽然吞并了华夏证券,但华夏证券并未带来盈利,恰恰相反,据一些证券分析师分析,“华夏”证券在中信证券去年的年报中可能贡献了数千万的亏损。
面对蓬勃复兴的资本市场,中信证券迫切需要现金、需要扩大资本金,因为根据证监会去年以来对证券公司行业的各项新规定,无论做投行承销业务还是融资融券等创新类经纪业务,都需要跟净资本这些指标严格挂钩。
在“五一”前后,证监会宣布开启再融资、IPO,正式走出新老划断关键一步,中信证券立即推出非公开增发。据中信证券高层表示,索罗斯基金甚至表示了对于中信证券增发的极大兴趣。中信证券6月23日公告称,证监会核准其非公开增发不超过5亿股,并将在27日召开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大会。
中信集团希望中信证券的股东不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服装业、日化业,而最好是来自金融业巨擘的股东,能够为中信证券带来充裕现金的同时带来丰富的业内经验和相关项目——钱不是最要紧的,业内资深权威是第一要件。
为何必须引入有金融业从业经验的股东?这体现了中信集团对中信证券转型的忧虑。中信证券是中行A股的主承销商之一,国航回归A股的主承销商之一,在这些风光的大项目中,中信证券总是与中金、银河并列,在同业口碑中,这三者的投行业务最被认可。但是从这三个竞争者背景来看,中信证券不是最有后劲的——中金是目前国内投资银行界的一号种子,摩根士丹利股东的外资投行理念渗透和业内最优秀的人才储备,使得中金能够厚积薄发;银河证券作为老牌券商,投行业务一直强劲,最近中央汇金新成为其大股东,陡然增加其在金融系统内部能力的想象空间,而中信证券两者都不具备。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