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了坚决遏制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货币信贷总量投放过多及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的泛滥,央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测算,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一次性冻结流动性1500亿元,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信贷与投资的扩张。
但在本文看来,调升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仅力度过小,而且所收缩的流动性十分有限(相对于目前国内银行体系存在的9万多亿流动性来说,1500亿流动性是杯水车薪),因此,央行这次要达到其紧缩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目标也是十分有限的。
我们知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但是,这仅是从总量来调控的货币供应量,就如目前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定向票据一样。
但是,就目前中国的宏观金融形势来看,尽管从表面上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度扩张,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之结果,因此收缩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是央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当务之急。但实际上,国内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其根源何在?如果不从根源上入手,从仅是从货币供应的量上来调整、来控制,这只是问题表象之表象,这样的政策,要化解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国内的宏观经济调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2003年的央行121文件,到2004年对一些过热行业的收紧信贷、2005年的国八条出台、2006年的国六条颁布,宏观调控进行了一年又一年,但实际效果都微乎其微。何也?就在于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也。由于不能够把握到这一轮经济问题的实质,自然也就无法找到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
对于目前国内的经济问题,在本文看来,归结到一点就是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可以说,低利率政策基本上是目前中国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只有从这里入手,才能找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
很简单,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市场的当事人如何利用有效的价格机制分散化决策。价格机制是整个市场经济的核心。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如果不存在金融市场的市场利率,也就不存在金融市场的价格。如果一个价格的市场,也就根本没有市场可言。在国内的金融市场,由于历史与现实之原因,金融市场的利率,特别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本上处于政府严格管制的利率。在政府管制下,这种利率处于极低的水平下。而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不仅完全扭曲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造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关系的错位与扭曲。
如在低利率政策下,整个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一定是低效率。这种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必然会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泛滥、传统的产业结构流行、资本挤出劳动力、居民消费的挤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吹大、资产价格飚升、居民财富制度性转移等等,可以说,目前国内许多经济问题症结都可归结于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结果。
因此,对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就得从低利率政策入手,改变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价格水平与价格机制。只有增加资金使用的成本,才能改变企业及个人资金使用行为决策,从而改变资金使用的供求关系。这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常识。
而且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价格调节是改变企业与个人行为决策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其作用与影响最小方式。如果仅是从量上来控制与调整,或所谓的组合拳,不仅对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容易为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干预与影响创造条件。比如,目前央行所谓的定向票据发行,目的当然是收缩商业银行的过多的流动性及对有些银行贷款规模失控惩罚,但基本采取了一种非市场的方式进行。
总之,对于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各地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积极性较高等经济现象都是低利率政策导致的结果,因此,只有从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入手,调升银行的基准利率(即一年期存款利率)才是治本之道。否则仅是从存款准备率提高上来考虑,所起到作用会十分有限。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