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获批是必然的,已经没有多少悬念。”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周一,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按照银监会的要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筹建工作应在6个月内完成。 这意味着,中国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将在2006年正式挂牌,而国有银行的内部改革将进一步迈向深入。
    邮储银行获批筹建的同时,有港报报道称邮储银行将于2007年初海外上市,预计筹资不少于20亿美元。有关邮储银行筹建的更多细节以及上市事宜,邮政储汇局相关部门保持了一贯的谨慎,记者未能获得更多消息,不过,业界的反应相对比较热烈,有专家认为,酝酿许久的邮储银行在诞生之际就已经摆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大场面”,一个邮政系已经悄然浮出水面。
    获批之路一波三折
    早在1997年,央行就提出了组建邮储银行的想法,期间,央行与发改委都曾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种种原由,两版“改革方案”都胎死腹中。
    2005年初,银监会重新牵头起草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7月,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该方案,确定成立邮储银行;同年底,国家邮政储汇局向银监会递交了邮储银行的筹建申请,正式纳入银行金融系统。
    鉴于邮储银行出身特殊性,其是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商业银行,还是留在邮政集团内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此前,有消息称,邮政储蓄已从国家邮政局编制中被剥离出来,挂牌后将以金融机构的身份接受央行和银监会的调控监管。国家邮政局的相关人士对此公开驳斥:邮储银行是邮政集团全资附属,控股权仍在邮政局,即使改成了银行,仍然是国家邮政局的控股子公司。
    而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邮政整体改革方案,筹建邮储银行是国家邮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邮储银行将由重组后的国家邮政集团公司控股。
    银监会也明确表示过只对邮储银行行使监管权和调控权,不会让邮政失去丝毫的控制力,邮政推选的董事会将是最高权力机构。
    据悉,邮储银行的董事会除独立董事以外,2/3的董事来自邮政体系。成立邮储银行后,与基层邮政企业的经营关系和利益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并且邮储银行仍然依托已有的3.7万处邮政网络经营,联体办公。
    不久前,又有消息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有可能入股邮储银行,但可能存在政策上的限制。易宪容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电信和联通想要入股邮储银行应该没有政策上的限制,并且股份制改造后的邮储银行还有可能吸引外资战略投资者。华林证券研究所所长刘勘也表示,邮储银行的股份改造中,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都有可能会参股进来。
    “我们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本月中旬,在北京的一个慈善活动现场,国家邮政储汇局局长陶礼明向媒体表示。他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据知情人士称,国家邮储局最近刚组建了信贷业务部,这是向银行转型迈出的一大步。
    经营模式亟待变革
    自1986年设立以来,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坐吃利差”的运营方式就一直备受争议。尽管拥有强大的吸存能力,但很多年以来邮政储蓄一直是靠将所收存款转存央行,“吃”带有国家隐性补贴性质的息差。
    因此,对新成立的邮储银行来说,“最大的挑战将来自于经营模式的变革”,刘勘认为。
    他表示,过去,邮储银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带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政策性银行,靠吃“存贷息差”效益一直很好,但新的股份制的改造,将使其经营模式向商业银行转变,对邮储银行来说,这是一个新课程。经营模式变革之外,对于邮政储蓄银行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其几乎没有现代金融企业的运营经验与人才体系,因此,邮储银行还将面临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
    事实上,不只邮储银行一家,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90%以上依靠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仅为8.5% 。
    2003年8月,央行下调邮储高存款利率,从而打破了邮储的“包养”政策,邮储不得不拓宽业务领域。
    关于成立后的邮储银行的业务方向,银监会高层曾公开表示,邮储银行将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面向普通大众,特别是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年3月在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联组讨论时提出,要把邮政储蓄改造成社区银行,做小额贷款。国家邮政储汇局局长陶礼明则将“微型金融”视为邮储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不过,对当前的邮储局而言,信贷和信用卡都是陌生的银行业务,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必须直面这些新领域。
    2005年末,邮储存款余额达到1.2万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3.6万个网点,储户达2.7亿户。
    据记者了解,在邮政储蓄银行巨大的存余资金中,一部分将可能用于投资保险业。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中明确表示,将探索邮政等行业直接经营简易商业保险的新渠道。该业务也有望为网络完善的邮储银行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邮政系浮出水面
    在邮储银行挂牌之前,国家邮政已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领域,邮政金融的混业之路已初现端倪。
    据了解,邮政目前已经开辟了三大资金自主运用渠道,先自己揽储再以“批发银行”的角色给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国内商业银行之间进行协议存款;同时以承销商的角色,涉足国债和金融债市场,进行银行间债券交易;在邮储柜台大力开拓中间代理业务达几十种,成为保险、基金、养老金的代理商。
    今年3月底,在签订合资协议3年之后,国家邮政总局和法国国家人寿各占50%股份的中法人寿保险公司开业,成为了首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系保险公司。新公司由原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出任董事长,原CNP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比肖普担任总经理。
    国家邮政局在全国拥有77000个邮政储蓄网点,仅去年一年,全国邮政代理保费收入就达220多亿元,其中95%以上是来自寿险业务,遍布全国的网点将成为中法人寿现成的销售渠道。
    4月中旬,国家邮政总局、北京邮政局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分别出资2.24亿元、1.68亿元、1.15亿元人民币现金,增资华弘证券,目前正成为巨田证券的潜在大买家。
    5月,由国家邮政总局参股24%的中邮创业基金公司正式成立。
    此外,邮储也开始试水银行的贷款业务。在获得银监会批准之后,今年3月初,国家邮储局在福建、陕西和湖北开始试点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
    鉴于邮储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此前的一些试水行动,有专家分析认为,邮储银行在诞生之际就已经摆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大场面”,一个邮政系已经悄然浮出水面。
    至于邮储银行将在2007年初之前在香港招股上市,集资至少20亿美元的传言,记者未从国家邮政储蓄局相关部门得到证实。
    不过,有专家分析认为,国内银行改革成功的一个标志性目的就是上市,所以邮储银行登陆香港股市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也将是必由之路。
    易宪容则认为,邮储银行刚步入组建,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言之上市还为时过早。而邮储银行将采取何种方式上市,具体还要看其股份改造后的股权结构而定。银行界人士亦认为,在财务制度、风险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几乎没有与国际接轨的中资银行要到海外上市,仅案头工作一般就要进行一年半到两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