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移势易,对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 Mack)来说,中国更像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重返摩根士丹利的周年庆典“淹没”在北京忙碌的拜会中。
麦晋桁过去数天在北京拜访客户,并与政府官员会见。“这是我过去12个月以来第三次出访中国,这个数字甚至比我去美国摩根士丹利的某些办公室的次数还要多。而我到中国的总次数已经超过60次了。”
相比中国的“忙碌”,如何重振摩根士丹利似乎更让麦晋桁“忧心”。
重回正轨
2001年1月因在与裴熙亮(Philip Purcell)的斗争中失势而黯然离开摩根士丹利,麦晋桁曾担任过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后因与董事会意见不合而辞职。2005年6月30日麦晋桁被任命为摩根士丹利的CEO,开始了新的冒险旅程。
“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我非常地繁忙,我回到摩根士丹利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整董事会。” 麦晋桁认为,摩根士丹利已经回到了属于它的节奏中,“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一年中,摩根士丹利并没有达到最大的潜力,我回来了,我需要公司重新回到核心业务,比如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信用卡。”
麦晋桁承认,摩根士丹利过去几年当中的投入和竞争对手比较是不足的。为此,麦晋桁扩充了人手并减少了人员外流现象。他聘请到此前在竞争对手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主管零售业务的詹姆斯.高曼(James Gorman),以帮助公司扭转零售经纪业务萎靡不振的局面。而在中国地区,摩根士丹利也进一步加强了庞大的资源投入,包括聘请孙玮担任中国区CEO、持续扩大中国投资银行团队的规模、以及计划未来五年从中国大量招募人才。
麦晋桁的努力已经得到了回报。尽管有多位高管人士离职,而且多数投奔到竞争对手旗下,但摩根士丹利第二季度净利润增长逾一倍,达到19.6亿美元。这一业绩证明,麦晋桁重振这家华尔街银行的努力已取得了成效。
6月30日,麦晋桁向本报描绘了公司在私人资本投资、对冲基金、抵押证券、股票衍生品、新兴市场和未来旨在强化市场地位的收购活动等诸多方面的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他说,这些目标如能实现,5年后公司盈利将增长一倍。
“这么雄心勃勃的增长计划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麦晋桁并没有讳言摩根士丹利走过的“弯路”,“ 摩根士丹利有着很好的基础,但在过去的四年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五年前,我离开摩根士丹利的时候,资产管理部所管理的资产大约有4200亿美元,而今我回来发现,他们管理的资产只有4400亿美元,也就是说五年中仅仅增加了200亿。也就是说,摩根士丹利需要改变它的业绩,我们需要做的更好。”
部署中国
“除了融资和并购咨询服务外,摩根士丹利还拥有活跃于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本和房地产投资团队。摩根士丹利拥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中第二大投资额度,即4亿美元的外国投资银行,同时还运营着资产管理、固定收益、商品期货和私人财富管理等领域的业务。在信用卡业务方面,我们已与中国银联组成战略联盟,并将继续加强这一合作伙伴关系。”
麦晋桁不单对中国市场前景表示非常乐观,并以具体行动对中国投下信心一票。他承诺摩根士丹利会通过专业的私募股本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加大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投资平安保险和蒙牛乳业就是其私募股本团队的杰作之一,其房地产基金在中国也相当活跃,投入的股本资金在过去三年呈平均每年3倍的增长。“比如说在沃尔玛来到中国的时候就是我们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地方的。”
麦晋桁也非常看好未来数年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增长,特别是在对国内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而摩根士丹利也为此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投资基金,并积极和国内有关部门在进行接洽。
与此同时,麦晋桁也强调了作为中国市场的长期投资者,摩根士丹利更着重于为被投资公司及项目创造实质价值。他说:“与一些侧重短线获利操作的投资者不同,我们通常会选择连续数年持有资产和投资,并同中国伙伴一起为企业或项目增值而努力。就房地产类投资而言,我们的做法通常是投入自己的资金进行翻新及整修,才把物业在市场重推,然后以出租的形式作为长期投资。”
麦晋桁希望尽可能最大程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他透露,摩根士丹利正积极寻找合适的本地业务伙伴,以取得有关的经营执照,为进一步扩大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平台打造良好基础。
“我最成功的决定是在1972年加入了摩根士丹利,而坏决定却是无数,但坏决定可以让我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今天的成功恰恰是因为曾经的错误带给了我启示。”几经风波的麦晋桁若有所思。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