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社会质疑凯雷并购徐工案的舆论风暴中,本报记者近日到徐州市徐工集团采访时获悉,在徐工改制的第三轮竞标中,摩根大通曾报价4亿美元左右,凯雷报价3.75亿美元,凯雷实际支付给徐工集团现金2.55亿美元,两者相差1亿多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
2003年春,徐州市有关部门向海内外发出对徐工集团进行改制的信息,当年秋30多家国内外企业和基金机构,向徐州市有关部门和徐工集团提交了《收购项目建议书》。2004年6月,经过第一轮竞标,徐州方面确定7家潜在投资者。2004年9月,经过第二轮竞标,徐州方面从中选出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凯雷亚洲投资公司3家为候选投资者,这三家皆为财务投资者。
2004年10月,徐州方面进行了第三轮竞标,其标的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85%的股权。该轮各家竞标的价格一直被作为秘密保守,外界无从得知。《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摩根大通报价4亿美元左右,凯雷报价3.75亿美元,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报价最低。
凯雷3.75亿美元的组成是,其中2.5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2.11%股权,0.6亿美元以增资方式获得徐工机械2.89%股权,在徐工机械2006年业绩达到一个设定值后,凯雷再将0.6亿美元注入徐工机械。即使这1.2亿美元的增资部分全部被注入即将被凯雷控制的徐工机械,徐工集团也仅仅获得0.18亿美元的股权溢价,简单计算,凯雷实质出价比摩根大通低1亿多美元。
“凯雷的方案使得徐工少卖近10亿元人民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说。就此说法,记者求证全程具体操作徐工改制的徐工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王庆祝,王庆祝对记者表示,这是商业机密,暂时不能对外界透露。但他表示:“的确有一家报价比凯雷的3.75亿美元高数百万美元。”
王庆祝称:“凯雷在其它附加条件上更有优势。”但他没有具体说明“其它附加条件”是什么内容,仅仅表示,“现在不是向媒体透露的时候,等审批结果出来了,会跟媒体说明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桂认为,倘若是产业投资者以低价中标,这还有可能,毕竟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市场和管理,但在最后一轮竞标者都是财务投资者的情况下,凯雷以如此大的差价中标有些不可思议,况且另外两家的资产规模也比凯雷要大。凯雷能够低价中标,一定有其“表面合理”的理由。一般情况下,招标文书中,对竞标者除价格之外还会有其他种种“要求”,竞标者一般不会答应所有“要求”,但是每一项“要求”在评分标准中的分值却是不同的,这往往造成“价高者”敌不过“价低者”的事情发生。
记者还了解到,在徐工与凯雷的后期谈判中,徐工方面还做了大量让步。例如在竞标中,凯雷曾承诺未来徐工机械的董事长可以由中方担任,但是最终谈判结果却是外方担任董事长。对此,王庆祝表示,根据新的《公司法》,在有限公司中,董事长仅仅是一个董事会的召集人,在外方占有优势的董事会中,哪一方担任董事长的意义不大。
针对“此次招标标准是为凯雷量身定做的”这一说法,《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短信向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求证,王民委托王庆祝回复记者:“这不可能。”
凯雷此次收购徐工机械的主体是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地是开曼群岛,注册资本仅仅为5万美元,而此次收购所涉及的资金却高达数亿美元,存在自身收购资金不足的可能。
据记者了解,凯雷并购徐工方案已于数月前上报国资委、商务部,等待最后批复。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