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环保、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IFAT CHINA)6月27日至3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客商来沪参展,总数比上届增长了13%,其中德、美、日等七个国家还组织了国家参展团。
国外客商参加中国的博览会,显然是关注其背后的中国市场。那么,中国环保产业“蛋糕”究竟有多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蕴藏商机
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何炳光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呈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难循环特点。“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否则我们的资源难以支撑长期的发展,环境也难以保护。”在这种压力下,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以污水处理为例,超过60%的中国城镇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几乎对污水不作任何处理。德国对外贸易局最近出版的《中国水技术和水管理》研究报告就此指出,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将是水技术和系统的主要市场。本届博览会上,近13的企业展出了有助于合理运用水资源的环保产品和服务。
在能源方面,2005年11月于北京举行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我国就表达了引领国际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愿望。1996年在全国范围启动的“光明”计划,到2010年将为约2300万居民提供太阳能和风能,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总电力消耗的30%。这也为环保能源设备商们提高了广阔市场。
中国环保政策的转变,也给拥有尖端技术的国外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几年前,我国环保事业的投资重点是最严重污染领域的治理,现在则侧重于预防措施。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将投入防治环境污染。德意志银行的分析人士估计,未来20年中国将为环境技术领域投资几千亿美元。
“十一五”,环保产业年增15%
到2004年底,我国已有环保产业年销售(经营)收入超200万元的从业单位约1.2万家,从业人员159.5万人,全行业年收入达4572.1亿元,实现利润393.9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调研员姜宏透露,“十一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预计年均增长率15%左右,到“十一五”末,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到8800亿元,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他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将呈现一些新特点:首先,加强知识创新和自主创新;第二,积极发展环境服务业,推动环境技术研发、环境工程设计;第三,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绿色贸易壁垒”,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