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成本与交易成本逆向运行 长三角上演商务成本AB剧
● 在商务成本方面,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无疑是最高的,杭州紧随其后,南京次之,苏州和宁波则各有特色
● 商务成本的高低同城市功能定位密切相连。 并非所有的产业都适合在商务成本较高的地区生产、发展。尤其是那些传统制造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比如上海的纺织业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长三角平均各城市商务成本正大幅攀升。
有关专家给长三角五个主要城市的商务成本排出这样座次(从高到低):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如果从商务成本的要素成本考察,这个排名是合理的;但若从交易成本(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商务成本软环境)来说,就需要重新排座次了。
记者从采访中获知,在一地经济呈正向发展的前提下,商务成本中的要素成本若上升,交易成本却可能下降,即商务成本可以同时演绎AB剧。
要素成本中房价变化最大
“在商务成本方面,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无疑是最高的,杭州紧随其后,南京次之,苏州和宁波则各有特色。”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说道。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彪也指出,“如果以商务成本中的要素成本为依据,这个次序是合理的,各地房价就是最好的例子。”
数据显示,在2004年全国房价和涨幅前10名的城市中,长三角四个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皆榜上有名。南京房价涨幅为17.7%,升至全国第二,杭州、宁波房价涨幅分别为10.0%和12.5%。
从地价来看,2004年长三角各城市地价平均上涨幅度达到6.9%。其中商业、住宅用地的地价增长率分别为7.33%、12.16%,均大于全国各类用地平均增长率。其中住宅用地地价增长明显,达到12.16%,属全国最高。
2004年,上海市商品房均价为6385元/平方米,全市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5.8%,内环线以内平均价格上涨27.5%,外环线以外上涨10.7%。如果剔除青浦、松江等郊区,上海房价已超越1万元/平方米。
然而,房价高企并非长三角一线城市独有,很多二线城市房价之高也令人惊叹。慈溪——浙江宁波的一个县级市,其房价一度高达6000元/平方米,而浙江一般县城的房价都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类似慈溪这样的城市还有很多。
徐长乐表示,“商务成本的高低同城市功能定位密切联系。”
以苏州为例,苏南模式让苏州的集体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为制造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为上海提供配套服务的城市,苏州的商务成本比上海低很多。以工业用土地价格为例,苏州的价格为每亩15万元到25万元不等,而上海则在20万元到80万元之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则是另一番光景。“十五”期间,杭州人提出打造一个“游住学创”(旅游、居住、文化氛围、创新)的杭州,这对于拥有悠久历史文化、高端人士聚集的杭州来说是较符合实际的。商贸、会展、旅游、居住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着杭州的经济发展,高端的城市定位是杭州房价一直较高的原因。
徐长乐表示,“从经济规律来看,越发达的地区,商务成本越高。因此,作为长三角的排头兵,上海商务成本高于其他城市是客观、必然的现象。然而,其中却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商务成本要素,房价就是其一。所谓‘炒房’就包含这个意思。”
徐长乐十分看好宁波未来的经济发展。理由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宁波目前在商务成本方面仍有相当优势。比如房地产、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等方面都还有发展潜力。
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当然,商务成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概念,主要包括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后者主要是投资软环境给企业商务活动增加的成本。与要素成本和经济发展成正比的关系不同,交易成本一般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刘志彪认为,“按理说,上海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给企业所提供的交易成本水平也最低。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的商务成本要低于其他几个主要城市。否则,就无法解释众多跨国公司总部和国内大企业会将总部选在上海,而非其他地区。这也是上海能够成为长三角发展龙头城市、苏浙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家们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点。从2004年到2005年初,近3000家在沪创业的浙江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而被迫从上海撤出。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总部选在了上海。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共有116家跨国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其中,投资性企业123家,研发中心160家,累计批准投资项目39430家,合同利用外资968.4亿美元。
浙江万宝集团总经理李明亮此前对媒体表示,去年底上海写字楼租售价格涨幅出现罕见的高峰,今年一季度租金再度整体上涨约4%。出于成本考虑,该公司决定将总部放在上海青浦区的西郊总部花园。
同时,分众传媒、电气装备上市企业许继集团、国内医药巨子海正集团等40多家浙江企业已与上海松江区签订入驻意向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那些房租占比过大的行业来说,未来从市中心迁往郊区或将成为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城市要素成本提高,将迫使政府和企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技术、知识密集性产业,进而降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调节产业定位
徐长乐指出,“并非所有的产业都适合在上海生产、发展,尤其是那些传统制造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比如说上海的纺织业等。”
以纺织业为例,作为上海曾经的支柱产业,其鼎盛时期的从业人员大概有60万左右,如今仅剩七八万人。又如家电业,“九五”期间被列入上海支柱产业,而“十五”期间无奈退出市场,成本太高就是一个主因。
以薪资水平为例,数据显示,苏州一名普通员工月工资在900元左右,上海则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苏州的中高级工程师为2000元到10000元不等,而上海则是5000元到15000元,几乎是苏州的1.5倍。
2005年,出于工业成本考虑,联合利华将生产总部从上海迁至合肥,此举使联合利华的综合生产成本立竿见影地降低了30%。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锡文解释道,“江苏的工人来自苏北,浙江的工人来自安徽,所以我们直接将总部选择在劳动力的原产地。”
据了解,迁到合肥后,员工工资每月通常只需六七百元,而这一价格在上海是无法想象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王振研究员说,“上海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地区相比是偏高的,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刚性成本所占比重较大所致。”
刘志彪告诉记者,目前南京的要素成本总体上高于苏州,促使南京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苏州,这也导致了南京的制造业发展环境不如苏州。苏州由于毗邻上海,更多享受到了上海所提供的高效率的生产者服务,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从而促进了苏州制造业发展。
相反,由于南京的服务业发展不如上海,因此为制造业降低交易成本的空间不如上海对苏州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可以从两地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的制造业规模及水平差距中看出来。(记者 李扬)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