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净利润3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总资产64,541.06亿元,增长28%。其中,非信贷资产32,482.45亿元,增长68.1%,在总资产的比重增至50.3%
    不良贷款余额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69%,较上年下降16.47个百分点
    资本净额达3118.44亿元,资本充足率9.89%,核心资本充足率8.11%
    本报记者 石朝格 北京报道
    中国工商银行今日发布了2005年年报摘要,该摘要显示,2005年工行主要业务经营指标良好,财务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质量显著提高,投资价值凸显。
    截至2005年年末,工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4,541亿元,各项贷款为人民币32,896亿元,各项存款为人民币56,605亿元,稳居同业首位;2005年当年工行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337亿元,至2005年年底不良贷款率4.69%,资本充足率9.89%。
    一份符合市场标准的年报
    这是工商银行股改后披露的第一份年报。该摘要分重要提示,公司基本情况,财务概要,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治理,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财务报表等八个部分,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年报进行了法定审计。
    与以往相比,工商银行2005年年报披露的内容更加详实、透明。首先,财务信息披露与往年相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大幅提高,除了详细披露各个口径的利润外,还提供了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拨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等投资者关心的各项指标。其次,清晰披露了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方面的内容,包括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职责分工、本年度工作情况及人员组成等。第三,突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容,分项列举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的情况。
    对于市场和投资者来说,信息披露透明与否直接影响公司的形象。工商银行虽然还没有上市,但他们却提早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拿出了2005年的年度报告。
    股改成果显现
    一直以来,工行是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2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牛耳”,其改制是否成功被认为是我国金融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我们看到,工行股份制改革推进得非常顺利,从2005年4月份开始,工行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注资、转让损失类贷款及非信贷风险资产、转让可疑类贷款、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系列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步骤。同时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签订了投资与合作的备忘录,并于今年上半年迅速签订了正式协议,顺利完成了战略引资的资金交割。
    股改一个主要的成果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行。工行年报此次在披露公司治理信息时称,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依据“三会分设、三权分立、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三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独立运作、密切配合、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该年报显示,工行在财务重组后,其利润大幅增长,并更多地体现在账面,也就是净利润,同时,该行收益结构也进一步改善,持续盈利能力体现充分。
    2005年,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780.63亿元,比上年增加35.18亿元,净利润为337.04亿元,比上年增加37.15亿元,增长12.4%,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0.59%和13.30%,实现营业净收入1,505.51亿元,增加218.34亿元,增长17.0%。
    其中,实现利息收入2,244.57亿元,增加365.53亿元,增长19.5%,净利息收入1,378.58亿元,增加201.15亿元,增长17.1%:贷款利息收入增加166.44亿元,增长11.1%,保持较快增长;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增加169.96亿元,增长62.7%,占全部利息收入的比重提高5.22个百分点至19.64%。实现非利息收入126.93亿元,增加17.19亿元,增长15.7%。其中,手续费净收入105.46亿元,增长28.5%。手续费收入中,电子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资产托管等业务增长迅速,增幅均在40%以上。可以看出,工行不仅在传统的银行业务领域领跑,其在许多新兴业务市场也占据了领先地位。
    此外,工行的投资盈利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截至2005年末,该行各项投资净值20,593.65亿元,增加8,573.56亿元,增长71.3%。其中,债券投资原值增加8,335.39亿元,主要投向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其中,新增央行票据投资2,242.03亿元,购买资产剥离专项央行票据4,304.65亿元,上述两项占债券投资新增额的78.5%。
    可见,工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都处于良好“状态”。这对于不久就要进行IPO的工行来说,明显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非信贷资产增长68.1%
    在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该行资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2005年末,总资产64,541.06亿元,增加14,121.63亿元,增长28%。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信贷资产32,058.61亿元,占比49.7%,下降了12个百分点。非信贷资产32,482.45亿元,增长68.1%,在总资产的比重增至50.3%,其中投资增加8,573.56亿元,增长71.3%。
    与此同时,该行总负债也相应增加6,225.06亿元,为61,966.25亿元,增长11.2%。其中,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余额56,604.62亿元,增长10.8%。应付债券增加368.06亿元,主要为发行350亿元次级债券所致。
    此外,信贷投放保持适度增长,各项贷款余额32,895.53亿元,减少4,181.95亿元。剔除剥离因素,各项贷款增加2,168.07亿元,增长5.8%,保持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不良贷款年末余额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4.69%。
    以往国有银行资产中绝大部分是贷款,收入的绝大部分也靠存贷款利差。可从工行2005年的年报中,我们却看到工行在资产结构和收益结构方面的显著变化。该行非信贷生息资产的大幅增加直接带来了收益结构的调整,这表示工行绝对依靠存贷款利差过日子的时代即将结束。
    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成果的显现使得工行持久发展能力增强,加之其多项业务在市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无疑也会增加投资者的“兴趣”。
    不良贷款率降至4.69%
    另据年报显示,工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效果逐渐显现,其不良贷款率降幅明显。
    截至2005年年底,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69%,较上年下降16.47个百分点。许多专家认为,能否保持新发放贷款的质量对于中国银行(行情,论坛)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决定着中国的银行能否真正进入“国际先进银行的行列”。根据数据测算,工行2000年以后发放贷款的不良率应该在2%以内。这个数字应该说来之并持续得以保持非常不易。毕竟,我们的市场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还不是十分完善。
    该年报摘要还显示,由于财务重组、发行长期次级债、资产组合优化等因素,工商银行的资本实力大为增强,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2005年年底资本净额达3118.44亿元,资本充足率9.89%,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