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纯碱行业依然呈现中国、美国和欧洲三足鼎立局面,近年来由于环保问题,美国和欧洲纯碱生产商纷纷关闭低效生产装置,而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纯碱产能增长较快,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纯碱生产国。我国纯碱行业集中度虽然已经较高,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因此未来几年我国中小纯碱企业可能会面临停产或被兼并的局面。
由于我们认为纯碱行业已经进入新一轮扩建平息期,同时下游行业还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预期今年消化前两年新建产能以后,我国纯碱行业将会在2007年进入行业复苏期。
行业扩建减速
由于前几年国内纯碱产能扩张较快,近两年国内纯碱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利润不断下滑。未来两年国内主要扩建项目中只有浙江玻璃位于青海的90万吨纯碱二期工程以及和山东玻璃在昌邑的100万吨纯碱项目。但目前这两个项目都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另外,主要龙头公司也没有进一步的扩建计划,而是计划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扩大规模,因此我国纯碱行业的产能扩张将会进入新一轮的平息期。
而进入门槛提高,使纯碱产能增速放缓得到保障。2005年底,国务院公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其中规定100万吨以下氨碱装置和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属于限制发展类。2006年初,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下属相关部门严控纯碱新增产能,对不能实现原盐自给的扩建和新建项目停止审核;对中部和东部地区不能实现碱渣综合利用的新建氨碱项目停止审核;对现有装置没有全面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指标的企业的扩建、新建项目不予核准。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玻璃行业是纯碱下游消费的主力军,全球大约53%的纯碱消费来自玻璃行业,我国消费比重也达到了42%。由于玻璃产量还会保持稳定增长,使得纯碱需求有保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前4个月我国玻璃产量同比增长速度达到了12.21%,因此对纯碱的需求依然旺盛。
纯碱行业其他消费领域如洗涤剂以及氧化铝行业都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2006年1-4月份国内氧化铝产量同比增长48.66%,预计2007年氧化铝绝对增长量还可以保持2006年水平,这必将对纯碱需求增长有利。
出口增加且成本降低
美国天然碱消费的主要能源天然气价格不断攀升,从而降低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受此影响,我国纯碱行业出口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1-4月份我国纯碱出口量58.7万吨,同比增长18%,由于预期天然气价格将会维持在高位,因此我国纯碱出口增长还可以继续维持。2006年1-4月份我国原盐产量1047.17万吨,同比增长26.3%。原盐增产导致的后果是原盐价格下滑。由于原盐是生产纯碱的主要原料,约占其成本的30%左右,因此原盐价格下滑对纯碱成本降低有利。
投资宜选择行业龙头
根据我们对纯碱行业的分析,我们认为2006年基本是纯碱行业的底部,2007年行业有望复苏。而纯碱属于传统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产品差异化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在此状况下首先应该关注成本具有优势的公司,如G海化(具有原盐成本优势)和G双环(油改煤项目投产大幅度降低成本,还有原盐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