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报道
7月,广州的盛夏,市委书记林树森辞穗入黔。
有评论指出,林树森给贵州带去的将是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理念和商业资源,留给广州的则是对于加快“西电东输”进程的厚望。
不仅仅是林树森,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中共中央连续发布新的任命决定:陆浩任甘肃省委书记,苏荣不再担任甘肃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刘奇葆接替曹伯纯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陕西省省委副书记袁纯清任代省长。
与此同时,一些部委的人事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杨传堂被任命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张茅已出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有学者分析,2006年这一轮省部级领导更替,应该是中央为“十一五”规划的完善和实施而做的人事上的准备和动员。
从事地方政府政治研究的北大杨凤春教授认为,新一轮主要岗位的领导任命将以“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安排,即“选择能够适应中央经济发展思路的对象”。
杨凤春进一步解释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央将重点解决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谐发展问题。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要解决的是能源等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对于中、西部等落后地区而言,加快经济发展仍为主任。
一位学者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本届政府正在试图通过人事安排,“人地相宜”地解决国家内部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林树森由穗入黔就是最好的例证。
上述学者认为,林在广州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以及开放的发展理念将给贵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林的转任或将盘活贵州的能源资源优势,并承接起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的重任。
同样,今年1月当选为山西省省长的于幼军也曾任深圳市市长。专家指出,“中央政府正在通过人事安排利用中、东、西部地区之间优势互补,解决平衡发展问题”。
据了解,“地区之间干部交流,重点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已被写入于6月13日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中。
在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徐湘林教授看来,“近期中央对地方大员的任命更显民意基础和民生意识。”
徐湘林分析道,尽管我国人事制度中已经对“任期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更为重要的是,规范任期不仅仅是要解决官员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更是给官员一个相对稳定的制度保证,并使得地方的发展规划得以长期贯彻落实,避免追求短期政绩。
近期的人事变动中,陆浩、刘奇葆等人都是省内职务的调整,他们在当地已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熟悉情况。“对省内有民意基础,更能保持省内整体发展规划的延续。”徐湘林说。
比如,刘奇葆在广西任职的5年时间,由他推动的“百企入桂”、“崇左设市”和“建立广西人才小高地”等重大发展规划,闻名全国,深得广西群众民心。而陆浩在甘肃更是已工作了20多年。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