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磊
海南博鳌报道
徐滇庆履约而来。
2005年本报博鳌地产年会,徐教授带着他的“赵晓兄弟”联袂舌战地产商,大胜而归——抽身之时,徐滇庆留下一个“胜利的尾巴”,说要把在是届地产年会上的思索和言论,结集成书,以供地产商决策参考。
在今年的博鳌年会上,徐滇庆说,“书已经写完,7月份就可以上市,希望能够与各位分享智慧”。
然而,徐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色——作为一个一年大概只有四个月待在国内的旅洋学者,他有更多的机会抽身事外,用旁观者更为冷静的视角观察中国房地产业。正如他去年强调的,“一定要真实的研究房地业的供求曲线”——一语惊人,今年徐教授再度抛出重磅炸弹——必须要搞清楚房价的真实成本。
此言一出,在座皆惊——在地产这个游戏中房价的成本毫无意义是最大的秘密。
但是徐滇庆才不操心这个,如他所说,作为一个学者,重要的是自己发现了什么,民众能够知道什么。
房价的秘密
在中国房地产业,真实的房价一直是个隐秘——一方面,由开发商决定的房价在频繁见诸报章电视,用以佐证房地产市场的兴旺和发达,而公开的价格是一条恒定上涨的曲线;而另一方面,由地价、公关成本、交易成本以及其他不适宜公开的成本交织在一起所形成的成本价格,则封锁在房地产商手中,他们确信,房价的各种成本最终一定能够在市场上悉数回收——这也就是利润的隐秘通道。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针对房价只有一种解释——高得离谱——从1998年中国房地产业真正起步以来,房价这条曲线就一直扶摇之上,从来没见回落。这种坚挺的表现和普通购房者的收入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赚钱的速度多快,都无法赶上房价上涨的脚步——以至于有人笑谈,只要犹豫一个月,上涨的房价就需要用一年的工资来弥补。
在市场、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不同理解中,房价这个曾经被视为一个公开的收入分配以及经济发展指标,成了一个尴尬而又不堪信任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在徐滇庆看来,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一大特点就是信息严重不对称。
徐滇庆说,“现在有人说,房价成本是房地产商的隐私,并且引用公司法说,应该保护隐私,认为公布房价成本调查房价成本是违法的,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是荒谬的。”
公司法所规定的信息和定价权的基础是完全竞争市场。而在经济学中,市场分为四类:充分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
徐认为,中国房地产不属于自由竞争市场,中国的盲目性市场是寡头垄断市场,所以政府必须监管,世界各国都这样,中国也不应该例外。
因而,徐滇庆提出,要尽快澄清监管房价成本,防止某些利益集团,利用资金、信息以及社会地位的优势,扭曲竞争环境,导致社会不公平。政府应该自主研究机构,为购房者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
他说,“政府重要的公共职能要通过有效的监管,降低信息不对称,降低民众取得真实信息的成本,保障广大购买者的利益”。
而这种言论,显然会让很多人头疼。
房价上涨的逻辑
2005年徐滇庆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必须要分清楚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中,什么是真实需求,什么是虚假需求——这个思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曾经有经济学者指出,用简单的供需关系来衡量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合适的——“地产商通常认为,目前土地和房屋的供求失衡是房价不停上涨的核心原因,但在这个逻辑里面,有一个核心要素被刻意模糊了——是不是目前的房子确实供不应求,是不是现在的消费需求都是真实需求,在这些所谓的需求里面,有多少是因为销售策略而刻意制造出来的?”
而在徐滇庆看来,这些问题回到一个核心——是什么决定了房价的上涨?
徐滇庆说,土地闲置是房地产价格暴涨的原因,开发商的产品应该有高、中、低,如果不对住房市场进行有效的区分,土地的招拍挂,看起来是公平的,实际对广大消费者是不公平的。如果不在高、中、低不同市场竞争,就不能保护不同收入者的需求。
徐滇庆列举2005年的例子说,
自2004年以来,房地产业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政府政策没有到位,因为制度不健全,再加上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最终导致房价暴涨,实践证明好的房地产政策可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分配效率,增进在竞争基础上的公平。
而到了2005年,因为这方面的失误,使得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只有22%,在北京、上海、广州大城市,基本上没有小户型——这使得供求关系上出现了短板,是房地产价格异常波动。
这也是延续至今的学术界争论的一场根源——在去年,曾经有经济学家预言,房价将在2005年10月份左右出现明显下跌,而在今年上半年,更是有学者以“个人声誉”作为赌注,和任志强叫板,称房价必然下跌——就目前来看,房价并没有出现波动。
很多人相信,已经实施的国六条细则将会对房价产生影响。徐滇庆说,现在的国六条(对以前的政策失误)进行了拨乱反正,虽然细则还有欠推销,但是目前来看,必须要执行,即使有所松动,也要认真研究后,在没有得出新的原则下,在2006年必须严格执行70%比例的90平方米户型的规定。利用土地批租数量进行调整,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正常的情况下要保证土地批租数量的问题。
他甚至认为。政策的调控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应该强硬执行的,“一个不好的政策,可以将好人变坏,将房地产市场变成少数富人的投机乐园,房地产政策应该兼顾增长与民生,效率与公平。”
但他同时也反对过度干预市场,“针对市场失灵设法修补和恢复市场竞争秩序,而不是扼杀市场的秩序,除了监管成本外,还会对监管程序带来扭曲,带来整个机制和效率扭曲,过度的行政干预可以管一时,但是可能导致房价报复性的反弹。”
遏制房价虚高的手段
徐滇庆说,中国地产政策的导向应该建立在针对房地产需求的真实掌握之上。他引用经济学模型分析说,房地产需求可以分三类,正常的需求,投资需求,被动的需求。政府政策中,无比明显的区分,不同的需求,应当保护居民购房的正常需求。不仅不能打压,还要鼓励,这是内需的主要的部分。
在很多人看来,徐教授的这个观点实际上也正是延续了其一贯的学术逻辑:在区分需求的前提下,建立有侧重性的政策设计,从而明确区分需求类型,使社会政策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原则——而不是是否优先某个选项。
徐滇庆说,在这个环节中,打击或者遏制投机需求,鼓励真实需求是唯一可取的议题——因而,他建议政府在确定政策时,要动用财税和信贷两个杠杆。
在财税税收方面,徐滇庆说,要通过财政税收政府和信贷的政策,抑制投机的需求,有计划的管理因公共工程城市改建、拆迁导致的被动需求。这三个需求是应该区分开的,采取不同的政策。
而这个将会涉及住宅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当前,空置率居高不下,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引起的群众的不满。空置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出售的空置,还有一种是在开发商手中的资源,就是两种,一种是卖出去的,一种是没有卖出去。为了降低已经卖出去的,应该加快征收物业税,不要看到很多小区的灯都没有开,就说这些人是为富不仁,购买了几套房屋,别人已经购买的房屋,讲这些话是没有用也没有根据的。”
徐滇庆认为,征收物业税可以显著的降低空置,“购买多少套房屋不犯法,不交税是犯法的”。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