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但有为
    随着新的金融会计准则实施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表示,在提高金融机构消化损失、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夯实有效监管基础的同时,新会计准则也对现有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监管水平形成了挑战,但这并不妨碍其顺利实施。
    “近年来国际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强调相关性,而银行监管当局则更关注信息的可靠性,会计准则和银行监管这种对会计处理的区别对待,使得会计准则的变化对银行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银监会财会部副主任杨树润指出。
    首先,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原有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形成了挑战。据了解,根据银监会2004年2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贯穿于银行设立、持续经营、市场推出的全过程,全面推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但杨树润指出:“而此办法建立在会计核算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之上,与新会计准则采用的混合计量模式存在差异。”
    在信息披露监管方面,由于新会计准则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和计量,而这种确认和计量依赖于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否则无法达到表内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而在这一点上,我国现有的相关的制度和技术手段显然还无法满足。
    再者,新的会计准则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波动性增大,会计处理的主观判断因素也增多,这些都对商业银行财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挑战。
    但杨树润也表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有效监管的基础,银监会积极支持财政部改进和完善会计标准。“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完善内部制度,其次是完善业务系统,再者是要加强人员培训。”
    保监会财务会计部主任王新棣认为,金融混业经营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挑战,而良好的会计标准能够帮助监管机关及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引导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理应顺利推进实施。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内外部风险也要求监管层更加充分认识到金融会计在防范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有效配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独立审计验证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发挥资产定价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基石,证监会将相应地修改相关法规,使得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的披露尽可能地与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协调一致。 |